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速递  校园速递
张文刚名师论坛简报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7/5/19 14:53:49】  文章录入:w h  浏览: 3240 次

    5月17日,张文刚老师在博文楼三楼数学教科室为大家举办了一期名师论坛,论坛的主题为:让我们的教育生活再多一些光亮,探讨如何通过教学实践为教育生活添增研究色彩。张老师筑坛论道,数学组众教师堆薪助焰,整场活动大气流畅,生动热烈。

   下面是张老师论坛活动的资料及参与活动老师的感受,供大家学习欣赏。















/xxnw/user_gl/edit/attached/file/20170519/2017051911100381381.ppt

一.参与论坛活动老师们的感受

刘营---今天下午,我很荣幸地听了张文刚主任的名师论坛,张主任从自己的亲身教学经历中分享自己宝贵教学经验的同时,也阐述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并与各位老师进行了交流互动。听完论坛后,对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让我感受到了张主任善于思考、总结、不断进取的精神。

张主任谈到教学中要举一反三,习题设置要“形异质同”,才能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并举出具体实例说明了这种思想在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学实践探索中,张主任将课堂元素进行了更细致的分类,再次提到了变式设计,也就是习题上要注重“形异质同”;还提及了拓展延伸、重点难点、教育智慧、核心素养等等,老师们也进行了相互交流,特别是张主任提出了一个案例,将本次论坛的气氛推向高潮,案例如下:有三扇门,其中一扇门后面是一辆汽车,另外两扇门后面各是一只羊,给你一次的机会,猜中羊可以牵走羊,猜中车可以开走车,当然大家都希望开走汽车,现在假如你才一号门后面是车,然后主持人把无车的一扇门打开(比如3号门),现在再给你一次机会,请问你是否要换2号门?这个问题提出后,学者教授们也做了一项调查研究,并受到了很多来信,其中有三个观点,张主任也和在坐的老师们进行热烈地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

马俊卿---问题教育是张主任所阐述教育理念中的一个。在今天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其实更多的还是进行着应试教育,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熟练记忆,而非“问号”教育———发现问题。课堂中不仅要设计好的情境,还要设计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老师的课堂提问很关键,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其难易程度应在学生的能力内,才能激发学生的思想推动探究活动的进行!教师提问必须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而问题一旦得到解决,他们会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激发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启发性的提问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课堂提问唯有的放矢,才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

邢灿灿---5月17日,张文刚老师举行了题为“让我们的教育生活多一点光亮”的数学名师论坛。数学组全体老师进行了学习。张文刚老师的论坛使我受益匪浅。

备课时对于比较重要的问题要注意在课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争取让学生自己产生思考。以问题串的形式进行引导,可以便于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教学,同时可以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参与课堂的研究,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对于比较重要的题型,多准备几个形异质同的变式练习,最好是问题情境不一样的,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题目之间本质的相同,更有利于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

有针对性的拓展延伸,班里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只讲最简单的题目,不利于对成绩较好的学生的提高,但是如果课上讲一些过难的题目又会打击成绩一般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耽误上课时间。可以在讲完中档题后出一道类似但是又有延伸性的题目,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课下思考。

最后张老师又从“奴”“徒”“工”“匠”“师”“家”“圣”这五个成长阶段分析了学习和教书的历程。希望我自己可以将张老师讲的这些经验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得心应手,使学生受益!

张莉---在本次的名师论坛中,张主任就在数学课堂中如何设计问题串、课堂问题变式的数量确定、拓展延伸、思维培养等方面向大家做了说明。现反思如下:

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课容量,应该把课堂的重点放在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上,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严密的学科,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以后的课可能也就好上了,感觉自己在这一方面还很欠缺,应该在这方面下功夫。

在拓展延伸部分,张主任的几个关于排列组合的题目思维量很大,深深觉得自己在知识储备方面也有很多的不足,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不仅仅是数学方面的,其他学科的也应该设计,这样才能增强自己的课堂威严,让学生佩服,课堂也会更活跃。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研究思考、认清自己,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在思考中教学水平才会有所改进,自己在这方面还很欠缺,应该培养自己思考的习惯。

最后,借用张主任的一句话:“好课堂永远在路上”。

二.  数学的神奇,你见与不见,她就在那里。一天,紧张学习的间隙,张文刚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题目“我心中数学”,学生笔下一篇篇生动活泼有真趣的文章流动出来,枯燥生涩的数理公式变成一个个流光溢彩的小魔仙,数学有了温度和厚度,有了自己的生命力。我们读这些神奇文章的同时,更应感谢给学生创造书写神奇机会的人。做张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

下面是高二(三)班 万琦玥的文章《在数学中忆苦思甜

小学,数学是块庄稼地,矮小却长得很快,饱含着丰收的喜悦;

初中,数学便是那尉蓝天空中的朵朵白去,简单而又温暖;

高中,数学又变成了那颗炽热的太阳,热情似火、激情澎湃!

——题记

不知从何时起,我迷恋上那抹灿烂。我喜爱上,在数学的题海中忆苦,忆先辈数学家们寻寻觅觅之苦;忆做题感慨,毫无头绪之苦;忆考试失利,内心失落之苦。但是,更吸引我的还是在数学的波涛里思甜,思先辈们千寻百觅的定理与公理‘思做题过程中柳蝉花明的成功与喜悦;思总结考试经验,升华自己理性思维的自信与骄傲。我对数学的热爱,便是从这一苦一甜,一涩一甘的墨纸芳香中积累起来的。

忆苦篇

记得刚上高中那会,因为没有军训,所以我们早早地进入了高中的课程。那时候,我受不了晚自习,受不了晚上跟同学业们挤食堂,受不了没完没了的自习课。直到那节数学课……

我仍清楚地记得那是一道关于定义域的题,老师问我们谁能到讲台上来给大家讲一下。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我弱弱地举起手。也不知是受了什么启发,我将自变量“x”都换作“□”或“○”来代替,对应法则不变“□”与“○”就不变,你所需要做的,便是往里代数,从而求出定义域来。这种变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式,受到了大家的认可。看着大家向我投来的赞许的目光。我顿时觉得好有成就感。这是数学第一次带给我快乐。

可是好景不长……第一次摸拟检测,我记得我只考了123分。满分150分,拿到初中,就是93分。我哭了,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安,总之,就是难受,没有理由,看着我闷闷不乐的样子,爸爸也是非常着急。我忘了因为什么了,只知道那一天我突然想通了。数学是一门有魔力的学科,它可以带给我喜悦,自然也就会带给我苦涩。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理性思维更加严谨,对学科成绩便会要求更高。成绩固然会表明你这段时间的学习状态,但是它也不会说明你对这门学科的热爱程度和学科素养。在考试之后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也不外乎一件好事。这是数学第一次都给我道理,让我便平淡得看待每一次考试。

如果你想让自己深入到数学题中去,必然要学会专心与专一。可往往这个走向极致与深度的过程便会是痛苦的,华罗庚能坚持下来,祖冲之能够在痛苦的深渊里爬出来,所以他们才会探索到常人无法涉猎的知识。一套严谨的理发思维体必然是在经历过千次万次的失败与困惑中所建立的。综上,若想把数学这门学科学得有深度,忆苦是一个必不可必的过程。

思甜记

一开始,我对数学的好感仅仅是建立在一种虚荣心上,能解开别人解不开的数学题,能给别人讲一道也许并不简单的数学题,都会感到满满的成就感。所以我喜欢数学,愿意为了它去花费时间,仅此而已。

后来,我喜欢数学更多的是因为一份求知的喜悦。你每做一题,无论螽或难,反思过后,总能得到新的技巧。可能是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或者减少一步解题思路,甚至于一个推导符号的取舍。这便是温故而知新吧!在一次次与习题撞击的过程中擦出火花。

现在,我喜欢数学是一种境界。如果我们的生活可以用一个巨大的锐角三角形来比作的话,数学便是它的一个顶点,它缓慢地,不为人所察觉地向前和向上运动。数学既能瓜真实的生活,又能刻画虚幻的想象;它既是一种理性的张扬,又有一种感性的认知;它既有对往昔的追忆,又有对示来的憧憬;它是一个真实、理智、富有创造力的个体。我喜爱数学,不仅喜欢它带给我的成就感与认知感;更喜欢数学的本质,那份踏实、理智与自然。在数学的熏陶下,我一步步向那个顶点蠕动,也许永远到达不了,但我希望可以近一些,再近一些。

也许,未来在某个城市的角落,我不会因为要买棵白菜而列个二次函数,但我相信,我会带着数学教给我的踏实与理智为好人,处好事!

金灿灿的阳光酒在脸颊,那是数学给予我的滋养。

上一篇:2016级举行升旗仪式暨第二次阶段检测颁奖大会 下一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检查组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创城工作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文化路156号 邮编:253013
COPYRIGHT © 德州市第二中学 技术中心

鲁ICP备190520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