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1课时
课 型: 专业课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针对课上作业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理解色彩关系、绘画技法,分析问题的原因及怎样解决当前的问题
主要知识点:
1, 色彩问题(明度、纯度、颜色脏)
2, 用笔(果断、肯定)
教学重点:色彩关系及技法
教学难点:对颜色关系的处理
教学方法:讲授 比较 讨论
课程过程:
1, 展现本课的两大方面:色彩及用笔
第一:色彩关系(明度)
展示两张存在相同问题的学生作业,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在颜色关系中存在什么问题?
1:明度(指物体的明暗程度、颜色有深浅、明暗变化。在同一色系,如:深黄、中黄、淡黄、柠檬黄等颜色在明度上不一样。另外,不同色相之间也有明度变化,如:白比黄亮、黄比橙亮、橙比红亮、红比紫亮等,这些颜色在明暗、深浅上的不同变化也就是色彩的有一特征——明度变化)
问题:A 在整体上,衬布的前后无明度对比(前后明度都一样,无区分)
改正的方法;衬布的前面明度高、后面明度低(在固有色的基础上加亮倾向色或白色可提高明度,与之相反,在固有色基础上加灰色系或者互补色可降低明度)
B 物体之间的明度对比,在一组静物中,明度从低到高要有排序,如:在这组静物中,重色的罐子——紫色葡萄——面包片——亮颜色的水果-白色的盘子这个排序,在表现颜色时要体现物体之间的明度关系。
C 单个物体的明度关系,主要体现在暗面、灰面、亮面之间的明度对比,衬布的受光与背光的对比。
存在的问题:在物体上,暗面与灰面区分不开、灰面与亮面区分不开。
衬布:受光与背光分不开(要理解物体打在衬布上的投影就是衬布的背光面)
解决的方法:加强暗面与亮面的对比(重的重下去、亮的亮起来),暗面与灰面、灰面与亮面在明度上要区分开。
2:纯度(是颜色的饱和度,也就是颜色的鲜艳程度,原色是纯度最高的色彩。颜色混合的次数越多,纯度越低,反之,纯度则高。原色中混入补色,纯度会降低、变灰,物体本身的色彩也有纯度高低之分。)
问题:衬布与物体颜色比较纯 如:西瓜的暗部,衬布的颜色出现纯的问题。
原因:A:只考虑固有色,不考虑倾向色,体现在画面上是用原色直接画与画面,不添加其他倾向色
B:加颜色但加的都是同类色或加的颜色太少,纯度降不下来。
解决的方法:解决颜色纯的方法应遵循一个调色规律是固有色加倾向色,如:在固有色基础上加互补色或者加灰色,或冷色与暖色相互调和。
3:颜色脏
提供两张作业,分析画面中哪些颜色脏,为什么会脏?
原因:A:颜色种类多且调的太均匀,容易脏。
B:无色彩倾向,如红与绿两种颜色相调,用的比例一样,颜色既不倾向于红也不倾向于绿,无倾向色。
C:反复修改,尤其是在底色没有干的时候修改,颜色与底色相混和容易脏。
解决的方法:颜色种类不要太多,最多控制在三四种颜色且不要调的太匀。
要注意有颜色倾向,如果颜色无倾向可以再加其中一种颜色使之有倾向。
尽量保留住第一感觉的颜色,且勿反复修改,尤其是底色没有干的时候修改。
二:用笔
一幅好的水粉作品既要有好的颜色关系,又要有熟练的技法表现。在用笔上,有摆、铺、扫、点、勾等。
摆,用在物体的体块方面,大面积衬布或环境多用大笔的铺,笔法需自然随意,用横直、斜等有笔向变化的笔法,增加生动性。
扫是一种快速虚笔着色方法,多用在物体的反光、边缘线及高光的地方,也用来衔接两个相邻的色块,使之不太生硬,趁颜色未干时用笔轻轻扫,也可用在花卉与叶子。
点:用笔的笔尖点出大小不同的点,分圆点、椭圆点、三角点等,点多用于表现高光、反光、环境的一些局部细致的部位,可丰富画面。
勾:是用笔勾画的线条,用于画面细节的勾勒,运用线的虚实、粗细、长短等变化衬托的效果,可用于果篮、树枝等。
存在的问题:用笔不够果断,画面黏糊、腻歪。
原因:用笔单一、用笔的方法不当,如:塑造物体体块多用摆却用扫,以至于块面不明确,显得黏糊,在铺衬布时平铺以后有来回扫导致衬布不够丰富等。
笔上的水分太少或者太多也可导致画面黏糊、腻歪。
解决的方法:用笔要变化多样、切勿单一。在相应的位置用相应的用笔方法会增添画面的生动性及氛围。
形体明确、结实的物体:用笔要肯定、厚实。
形体朦胧松软的物体:用笔要含蓄、松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