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效课堂构建之我见
高一生物 刘新平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主体;老师是引导者、帮助者,是主导。“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了。另外教学活动是一个双边活动,永远包含教与学两个方面,两个方面同等重要,片面地追求一个方面而忽略另一个方面都是不科学的,都不可能高效。因此,高效课堂要求老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更强调生物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二、如何实施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新课程的改革的目的之一,要做到课堂的高效性,必须摒弃落后的教学模式,而创立能高效的新的教学模式,并采取高效的教学方法。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为灌输式,老师怎么讲,学生就被动的接受,一般就是“理论知识——习题巩固”这种模式在应试方面,的确有其独到的功效,但要想培养出在某一领域能开天辟地的杰出的人材,就很困难了,因为就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说,应遵循“感性认知——理性升华——指导实践”,传统的教学模式就缺少“感性认知”这一关键性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缺少感性认识的支撑,必然就像空中楼阁,难有发展,难怪钱学森对温总理说“现在的学校怎么就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材啊?”我想问题的关键就出在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太急功近利,片面的追求分数高低,而忽略认知的最关键过程——感性认知,不能有足够的感性认识支撑,怎能有发展而创新?故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不出能独树一帜,能获诺贝尔奖的杰出人材,自然不是偶然。
根据生物学科的具体情况,我确立如下的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实践指导”即每一堂课先由探究性的实验或一些学生们所熟悉的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引入,让学生们自主地讨论,得出结论,最后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归纳出该生物现象所揭示的生物学知识,最后布置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习题或是提出一些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通过探究强调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强调了学生感性认知的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使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升华,更能使学生去对其他的可能性的发散性的思考,这恐怕比传授正确结论更重要的多,高效的多。
(二)改进教学方法
很多人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如果对某个学科很感兴趣,学起来自然事半功倍,相反,如果他没兴趣,就难以学好了,然而人们往往把兴趣只归到学生本人身上,虚不知,兴趣的养成跟老师的关系何其大也!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很强,如果一个教师能把知识内容变成一件“新鲜事”,何愁不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呢?这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科学的教学方法,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我在观看前人经典的教学实录后,从中得到几点重要的启示:
1.引导学生走进角色
一个人只有参与某件事,经历其整个过程,才可能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才可能认真的投入。高效课堂的理念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因此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走进角色。引导学生走进角色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角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与传统灌输式教学相比,自然能高效了。
2.有效的提问
灌输式教学的提问往往很生硬,“跳跃性”很强,常常让学生们反应不过来,有的提问甚至纯粹是为了检查知识点的记忆情况,这种提问枯燥而乏味,自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效的提问是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思考热情的,如在让学生观看一段罗拉尔多踢足球的精彩片段后,学生看的兴致勃勃时,抓住时机提问“生物的运动所需能量直接来自哪里呢?”设置一个精彩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失时机地切入主题——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又如通过让学生观看“有尖端和无尖端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提问:胚芽鞘的生长跟什么有关系?学生通过比较提出“胚芽鞘的生长跟尖端有关”马上接着提问“尖端是怎样引起胚芽鞘生长的呢?”激发学生思考“可能是尖端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进而引发学生对这种物质的期待,很自然引出生长素。
3.精彩的总结
在探究式教学的理念下,自主学习固然很重要,教师对课堂的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们分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进行点评和总结,特别是有的同学在思考或实验时由于出现失误而得出错误结论时,老师的正确引导就尤为重要。如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很多同学最终没有观察到预期的结果,我就对他们失误的原因进行总结,最终归纳出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因此就算实验没有成功也不要紧,只要老师的总结很精彩,照样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构建高效课堂
李国燕
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现阶段,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课堂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课堂的实施者——教师和学生,尤其是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我们要深入研究、多思善想,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善于反思、总结提高。我相信我们遇到的困难一定不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因此我们要树立一种信念,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我始终坚信“不是一番寒彻骨,怎的梅花扑鼻香”,我们终会一定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学生动起来,课堂才高效
周丽娟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专注于知识点的讲授,面面俱到,就容易忽视给学生提供合作探究和交流展示的机会。表面上看,一节课讲得全面周到,但学生能否在听后全部掌握?回答是否定的。这样的课堂效率低,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会高效。
在课堂中,学生的活动主要体现在合作探究与交流展示两个环节。如何能够把这两个环节实施好,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与败。下面结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案例,探讨一下这两个环节如何实施,借此希望抛砖引玉。
一、 合作探究环节
1、 所设计的探究问题应当是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真问题”
高效课堂应当是先学后教,先批后教。这就为教师掌握学生自学效果提供了条件,也为设计探究问题奠定了基础。探究问题一定是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真问题”,坚决杜绝为了探究环节而设计问题的现象。而且探究问题一定要表述清楚,如果老师只是口头一说,有些学生可能根本不知道要讨论什么。这样只会浪费时间。我在处理时,如果是课件教学,直接把问题设计在课件之中,当要讨论时,把问题呈现出来,这样处理很醒目,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不拖泥带水。
2、 加强对讨论小组长的培训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时,小组长很关键。他不但要有一定的威信,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避免出现部分后进生成为看客,个别优秀生成为演员的现象。我在进行小组长的选择时,一般由他们毛遂自荐,学生会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尽自己最大能力把小组讨论搞好。
3、
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改正。
教师把时间留给学生,并不能大撒把。有些学生的自律性差,没有老师的监管与督促,很容易开小差,而且有些问题学生讨论起来容易偏题,这都需要老师及时的发现与纠正。并且教师也应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点拨。在一节高效课堂展示课上讨论的一个问题,我至今记忆犹新——“用最简练的语言归纳洋流分布规律”,当学生们讨论时,我发现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去总结,经提示学生才恍然大悟,很快总结出来。试想如果不加入学生讨论,学生可能把都时间浪费掉了。
4、
提供充足时间
有些老师认为讨论浪费时间,不能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两三分钟就草草收场。其实,讨论的过程正是学生自主思考、思维碰撞的时候,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的闪现,这个火花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也有可能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对学生的独到见解或创新思维,老师要及时给以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其继续探讨的兴趣和热情。
二、展示交流环节
1、
展示交流的形式要多样
学生在展示讨论成果时,如果形式单一,很容易“审美疲劳”。形式多样化,学生才有新鲜感,效果才好。一般老师采用的多是提问式的,如“谁能说说小组讨论的结果?”我认为除了这种方式还可以运用其他方式,如让学生当一次老师,角色互换,有学生讲解某一部分。学生们会倍感新鲜,更容易全身心投入到听讲中。比如,我在处理“洋流的形成”这一部分时,把主动权给了学生,我发现学生听得都很仔细,还及时指出了几个错误,效果不错。当然除了这种口头上的展示,还可以用板书、投影等形式。在丁振江老师的一堂课上,每个小组讨论出来的内容写在纸上,各小组把纸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学生们都有集体荣誉感,谁都不想自己的小组出丑,这样在讨论时就更加认真仔细了。
2、
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不是组长一个人的表演,每个成员都有责任与义务进行参与。这就要依靠小组长的能力了,在讨论问题时,把任务布置好,由谁来进行展示要提前安排。特别是后进生,要把他们充分调动起来,需要更下功夫。其实只要有合适的题目,他们也是很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
3、 教师要善于倾听
学生展示时,教师要善于倾听。真诚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这样才能倾听到学生更多的话语。
总之,学生能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展示交流,关键在教师,责任也在教师。教师在课堂讨论与交流展示环节如何精心设计,切实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把握和正确引导,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任务。
浅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高三数学组 王娓
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那么,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呢?下面我谈一下我自己的一点浅薄的看法:
一、 认真备课
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1.备教材 钻研理解教材的过程是教师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师只有通过钻研理解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才能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备课时还需要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可以做成课件。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可以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趣味化,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教师要有意识的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例如,在进行“角的概念推广”教学时,应尽可能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1)钟表上的秒针是按什么方向转动的,当时间过了1.5分钟时秒针转动了多大角度?(2)当自行车的轮子转了两周时自行车轮子上的某一点转了多大角度?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就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次,在课本习题的基础上设置变式,通过变式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掌握变式题与原题内在的联系及本质,达到一把钥匙开多把锁的效果。上面这些问题都可以提前准备好做成课件,或者手写直接利用教室里的一体机展示、投影,非常方便。
2.备学生 除了钻研理解教材之外,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3.备方法 比如概念课,需引导学生体验并感悟概念的内涵。数学上的每个概念都是人类知识的结晶,铭刻着人类思维发展的烙印,如果我们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的同时,能把浓缩在其中的思维历程充分还原稀释,让学生沿着前人思维活动的足迹去重演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从中发现、体验、掌握形成概念的方法和学习科学思维的方法,那就等于交给了学生一把打开思维宝库的金钥匙,从而把数学概念的教学作为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再如习题课,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总结题型,及解决方法,教师备课时将易错题、典型题做相应的变式,课堂上直接利用一体机展示,用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 课堂上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师生平等,让学生对老师没有距离感、畏惧感。 课堂上应当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创设情趣盎然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活动中去,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有一种安全感,既不担心“张扬冒尖”,又不害怕“丢败丢丑”,思维的真实状态便于教师及时采取对策,从学生智慧的闪光点中采集创造性思维的精华,从误入歧途中总结经验教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数学课堂应该是群言堂,而不是少数“高材生”的“才艺表演”,对优秀学生古人要让他们吃饱吃好,使他们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但对所谓的后进生也绝不能放弃,而要量体裁衣,提出适合他们水平的问题,并且在他们解决之后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2.对需要讨论的问题列出提纲 通过课前批改的学案,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类,然后设置为讨论提纲,先让学生对了思考,然后再进行讨论,这样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有针对性。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及时了解他们有什么好的方法,或者是错误是如何出现的。这样讨论后进行展示、点评时可以节省时间,并且对学生所出现的错误也能一针见血的指出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来展示,学生讲解时可能会比较啰嗦,但只要是他的思路正确,我们就应该耐心去听。当然如果学生的想法明显偏离了正确的思路时,我们要及时把他拉回来,因为毕竟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在学生讲完之后及时给予评价,比如:方法好、思路清晰、麻烦等。让学生对前面的方法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学生展示可多种方式,可以直接投影,方法好的、复杂的对比展示,需要板书的可以在黑板上进行板书。
3.做到三讲三不讲。教师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教学过程。对于重点问题需要重点讲解、并进行相应的练习。难点可以设置为几个有梯度的问题,降低难点,层层递进。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后对课本上的内容、例题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可能会理解不到位、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所以课堂上我们要注重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于课本例题,我们要在学生自学会的基础上指出题目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所用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什么,哪一步是解题关键,哪一步容易犯错,把课本中的例题剖析的透一些,使学生真正领悟。另外,课本上一般只给一种解法,我们可以对课本例题的解法来一个拓宽,探索其多解性,就可以重现更多的知识点,使知识点形成网络,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4.机智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课堂上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针对突发事件,应具备灵活自如、化解难题的能力,要善于根据问题出现的情况,做出敏捷的反应。本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原则,及时采取合理的对策。这样,不仅能使教师自己迅速摆脱窘境,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而且还会得到学生的敬佩。反之则犹如掉进了泥潭。不要说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要大打折扣。:“好的关系胜过很多教育。”这一句话说得很有道理。课堂上遇到突发问题是高度考验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和耐心的。因此,遇到任何问题都应冷静处理。也可以捕捉偶发事件,创造性地教学,或者把“难题”抛给学生,共同探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因此,在这种氛围下,教师被学生给难住,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比如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在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让学生课后去探究。课下,教师查阅资料,到下节课再慢慢讲解。这样既维护了教师的尊严,同时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进来,加深了印象。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前提是要有爱心和耐心。其次是讲究艺术和方法,作为一个教师要“多用情,少用气”,要以情感人、亲切和蔼、心平气和。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层出不穷,我们应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体贴学生”的原则来谨慎、恰当地处理好课堂的突发事件。
三、课后
1.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记》中说“亲其师,信其道。”可见唯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我们应善待每一位学生,做他们关怀体贴的好朋友,做他们心灵智慧的引路人。平等、尊重、倾听、感染、善待、理解每一位学生,这是为师的底线和基本原则,而高素质、时代感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亦会成为学生欣赏崇拜的对象。为了在课堂上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就需要我们课下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并进行谈心。参与学生的活动,比如课外活动时和他们一起跳绳、打球、踢毽子等。也可以在活动的时候适当的在学生面前出出丑,这样也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或者去餐厅和学生一起吃饭,大家你夹我一口蔬菜,我吃你一口米饭,这都是和学生搞好关系的途径。当然,要想让学生真正的佩服你,那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
2.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把自己的优点、缺点、课堂上突现的灵感,处理不好的地方及时记录下来,并进行改进。课下经常向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让学生对我们提出建议,根据学生的建议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