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速递  校园速递
失街亭——焦霞玉老师的校本课程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kc  发布时间:【2018/5/10 10:57:37】  文章录入:GLX  浏览: 2581 次


详案

导入: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这是《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空城计的诗赞,但这也是诸葛亮在马谡丢失街亭之后、仓皇败退的无奈之举。一个小小的街亭,为何竟直接导致诸葛亮的首次北伐功败垂成。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同来学习马谡失街亭。

师:介绍背景资料。

师:诸葛亮潜伏多年,首次北伐,可以说是出其不意,街亭既是魏方变被动为主动的关键,更是蜀国咽喉要道,那么,马谡又是怎样痛失街亭的呢?下面,请同学们欣赏课本剧表演——马谡拒谏。

生:表演

师:学生进行评价

生:围绕着台词表现力度、人物表情、矛盾是否突出展开评价。

师:好,下面根据这几位同学的生动表演,我们来重点分析马谡这一人物形象。在分析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主要有哪些?

生:细节、语言、对比:

师:在所学的课文中,我们一起来找几个运用这些手法塑造人物的典型事例?

生:

师:作者综合运用这几种塑造人物的手法,使各个人物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就根据刚才的提示和回顾,重点分析马谡这一人物形象。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整合出规范的答题模式,选出代表进行展示。

生:讨论五分钟

师生:分析马谡形象

师:在我们所学的失街亭这一片段中,马谡是这样一个麻痹轻敌、闭目塞听、刚愎自用、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只会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谋士形象,但是马谡真的一无是处吗,诸葛亮为什么要派马谡守街亭?结合你看过的《三国》来说一说。

生:

师:诸葛亮派马谡防守街亭,而马谡拒谏,丢失街亭,首次北伐无功而返。那么,街亭之失,到底错在诸葛亮,还是马谡?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相关文段,体会人物性格,结合自己看过的《三国演义》的情节,思考这个问题。

生:思考中

师: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自由辩论。

生:辩论。诸葛亮的“失算”在于,第一,没有看到马谡缺乏作战经历,可为良谋而难作良将;第二,没有对马谡受命时流露的骄狂情绪予以注意;第三,没有想到马谡除了诸葛亮,没有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哪里会听从王平的劝谏?终至酿成大错。

①诸葛亮用人不当;②马谡纸上谈兵;③诸葛亮大意,明知街亭乃咽喉之路,为何不亲统大兵守之;④马谡刚愎自用,不听良言相劝;⑤司马懿厉害;

师:自圆其说即可。当然,这里还有第三种观点。

生:齐读

师:“失街亭,谁之过”,我们可以说,全文就是围绕“失”字来写。
唐太宗叹息魏征之死,曾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学习历史,并不仅仅为了知道历史,更要”以历史为镜,正视听“,我们可以从马谡失街亭,获得那些历史借鉴呢?
生:
师:大家总结的都很好,当我们作为旁观者再去回顾马谡失街亭,不得不感概真理易得,实行却难。不得不惋惜,如果不派马谡守街亭多好?如果魏蜀两国初交锋,诸葛亮亲临战场,是不是街亭就不会丢?不得不诸葛亮空城退敌面如平湖,而胸有惊雷的不易;感叹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无奈与辛酸;感叹诸葛亮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亦不已。三国往事已随时光的流水而逝,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但是,一部好的作品给我们留下的思考、启迪是无穷的,就像我们刚刚学习的杜牧《阿房宫赋》中所说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希望大家继续做热爱阅读的人,以书为伴,以史为鉴,在书中找到更好的自己!

 


《失街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分析马谡的形象特点。

、探究马谡失街亭谁之过,我们从中又可以获得那些借鉴。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空城计片段。“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这是《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空城计的诗赞,但这也是诸葛亮在马谡丢失街亭之后、仓皇败退的无奈之举。一个小小的街亭,为何竟直接导致诸葛亮的首次北伐功败垂成。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同来学习马谡失街亭。

(二)背景介绍

当年刘备征战孙权失败,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奉先帝之命,精心治理蜀国。为了安定南方,七擒孟获,使之心服口服。又离间曹魏君臣, 使大将司马懿被迫解甲归田。孔明见时机成熟,便上《出师表》,起兵北伐。 出师以来,累获全胜,攻取陇西三郡,为北伐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可以说,当时北伐形势一片大好。而街亭之战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的关键性的一战?

(三)表演课本剧——马谡拒谏。

表演要求:

       1.忠于原著

       2.突出矛盾

       3.注意把握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

() 回顾塑造人物的手法,小组讨论: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马谡形象?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细节、语言:

《我不是个好儿子》她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再一次整整我的衣领,摸摸我的脸,说我的胡子长了,用热毛巾捂捂,好好刮刮”——母亲的慈爱、善良、无私

《苏武传》卫律举剑拟之,武不动;又动之以富贵,武不应;苏武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毛尽落。——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爱国意志

  《三顾茅庐》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求贤若渴、礼贤下士、虚心求才、诚挚恳切

《群英会》周瑜三笑、三大笑——足智多谋

对比:

《鸿门宴》刘邦知人善任与项羽刚愎自用;张良与范增

《苏武传》张胜见利忘义、丧失骨气;卫律卖国求荣;李陵斤斤较较于一家一己的恩怨,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与苏武

 《三顾茅庐》刘备礼贤下士与关羽、张飞心急不耐烦

《群英会》周瑜足智多谋、料事如神与蒋干 自以为是、盲目自信

马谡轻狂,自以为是,麻痹轻敌,纸上谈兵,死守教条,刚愎自用,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谋士形象。但是他也是一个熟悉兵法的人,1.平南蛮献攻心计2.三擒孟获识破其诈降计3.反间计使司马懿下野 4.魏军四面围山,蜀兵丧胆,马谡斩将并紧守寨门,可见其有一些魄力和军事才干 。

   马谡天生聪明,自幼饱读诗书,熟谙兵法,前期仕途一帆风顺,但他可为良谋而难为良将,他自视极高,狂妄轻敌,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建功心切,轻易立军令状。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悲剧的性格决定悲剧的人生。他确实是个英才,但他却以庸才的形象降下人生的帷幕,这就是他的人生悲剧。

(五)辩证分析:再次朗读相关文段,体会人物性格,自由讨论:街亭之失,错在诸葛亮,还是马谡?

第一种观点,街亭之败,马谡应负主要责任。马谡狂妄自大公然违令,蜀军咽喉之地迅速丢失,造成全局被动。诸葛亮对马的缺点并非全无认识,对街亭布防十分细致周密,如马谡屯兵当道抵挡司马懿大军,战局会朝着有利于蜀方的方向发展。

第二种观点,街亭之败,诸葛亮应负主要责任。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可想到的原因便有如下几条:①诸葛亮用人不当;②马谡纸上谈兵;③诸葛亮大意,明知街亭乃咽喉之路,为何不亲统大兵守之;④马谡刚愎自用,不听良言相劝;⑤司马懿厉害;等等。但全面分析一下,何为根本原因呢?还是诸葛亮用人不当。因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先帝刘备早就说过。连司马懿都知道此人徒有虚名,乃庸才耳!所以,马谡不是根本原因。此外,街亭虽是咽喉之路,诸葛亮也不能亲统大军前去守它。司马懿更是外因。诸葛亮自承深恨己之不明,可见诸葛亮用人不当是失败主要原因。

第三种观点,关键并不在失街亭,而在诸葛亮此次北伐的战略错误。蜀汉势弱,曹魏势强,诸葛亮战略上处于劣势,非用奇谋不能取势。如从魏延之计,以奇兵经子午谷突袭长安,以主力由褒斜道猛攻都城,二地守将夏侯、曹真(二人此次皆为诸葛亮战败)绝非诸葛亮对手(时司马懿赋闲苑城),则长安指日可下。司马懿的评论可证这一观点: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二出祁山的失败也证明此路不通(后北伐即不再走此道)诸葛一生惟谨慎,不使险招坐失良机,也只有长使英雄泪满襟了。

总之,那就是街亭之失,罪在马谡,过在孔明。或者说马谡负有直接责任、主要责任,诸葛亮负有领导责任,间接责任。

(六)    学后反思—“以历史为镜,正视听思考:《失街亭》可资借鉴之处

作为干将 1.凡事要从实际出发,不可死搬教条 2.处理事务要善于纳言,不可狂妄自大。3.在矛盾面前要知己知彼,深思熟虑。

作为领导者1.认识事物、选用人才都应尽可能的全面而准确。 2.见微知著,对部下的才能和性格认识应该更加透彻。 3.不到万不得已,不能侥幸从事。

课后反思:当我们作为旁观者再去回顾马谡失街亭,更加感概真理易得,实行却难。也让我们更加惋惜,如果不派马谡守街亭多好?如果魏蜀两国初交锋,诸葛亮亲临战场,是不是街亭就不会丢?感叹诸葛亮空城弹琴面如平湖,而胸有惊雷的不易;感叹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无奈与辛酸;感叹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有心无力。三国往事已随时光的流水而逝,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但是,一部好的作品给我们留下的思考、启迪是无穷的,就像我们刚刚学习的杜牧《阿房宫赋》中所说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希望大家继续做热爱阅读的人,以书为伴,以史为鉴,在书中找到更好的自己!

 


                           教学反思

本堂课重点是比较突出的,主要分析人物马谡的形象,以及马谡失街亭的主要责任人和经验教训。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夯实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并且“以历史为借鉴,正试听”。 在具体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              安排了一个课本剧表演,虽然事先学生们有相应的准备,也背过了台词,但是在正式的表演中尤为紧张,导致效果不佳,这说明在平时的学习中训练不够,语文课堂应该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表现空间,学生活动起来才是真正的目的

2、              在结合学过的课文回顾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时,明显可以看出学生掌握程度不够,螺旋式上升才不会出现“后浪推前浪”,学一个新知识忘掉一个旧知识的现象。

3、              在分析马谡形象的时候,学生只能答出大体的框框,对于文本的分析不够深入,作为教师没有及时进行引导,蜻蜓点水式的讲解反而丢失了文章最有意思、最有价值的东西

4、              辩论“街亭之失,谁之过”,学生虽然比较积极,但是在分析的时候脱离文本,有效点、石锤都没有点到,本来能够成为一个亮点的辩论流于形式。

5、            课的最后过于仓促,对整堂课的节奏感把握不够


上一篇:我校司文涛老师的论文——《高中化学试题讲评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非凡的数学家阿贝尔——王娓老师的校本课程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文化路156号 邮编:253013
COPYRIGHT © 德州市第二中学 技术中心

鲁ICP备190520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