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速递  校园速递
语文教科室“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简报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js  发布时间:【2019/10/10 15:32:47】  文章录入:GLX  浏览: 2276 次

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科核心能力

——语文教科室同课异构专题教研活动总结

贾才芳

按照学校的部署,语文教科室于周二下午在三号楼一楼会议室举行了同课异构专题教研活动。王红、张两位老师分布开设了高一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观摩课和示范课,同课异构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张敬军老师应邀亲临现场,全程参与听评课并对教学、教研工作给出指导性建议,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王红和张霞老师的课是高一新教材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同课异构。这两节均以《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等两篇写景散文为阅读文本,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别从问题探究、层层深入和精读文本、自主发现等不同角度完成了形散神聚、情景交融等散文特点和写景手法的目标学习,是对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

市教科院张老师对这两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分别指出了两堂课值得借鉴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张凯、刘辉、解甜甜、霍慧祯等多位老师都进行了评课。大家经过热烈讨论,一致认为在教学设计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学习目标更有针对性,课堂应更注重调动学生学的兴趣,引导其主动探究。



在认真讨论的基础上,教科室再次完善了语文常态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强调落实。

(一)张霞《写景状物散文》

【教学反思】

    说实话,散文教学不容易,有时代感的散文更不容易。在新教材群文教学的探索阶段,首先拿出《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这两篇时代感很强的经典散文来解读,对于刚刚入学一周左右的新高一学生来说,确实不容易。为了降低学生对于这两篇课文理解的难度,设计过程中刻意追加了“文意助读”的相关资料。备课过程中着力思考的点是如何“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并且下了很大的功夫。

表面看,设计的学习目标有两个,其实可以归纳为一点,即“抓住景物特点领悟作者感情”。通过分析《荷塘月色》中经典片段,初步掌握了“抓景物特点分析感情”的鉴赏方法,随之迁移到《故都的秋》中。

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预习比较充分,基本能够分析到位,能够掌握写景状物散文赏析的技巧,绝大多数同学有较大提升。但有些同学课堂的参与度不够,不敢大胆的展示自己,这点有待进一步加强训练。

【同行评课】

风行水上 温婉有致

              ——评张霞老师的《写景状物散文》

张凯

周二上下午第二节张霞老师执教《写景状物散文》,这一堂课属“群文教学”,新颖、生动,学生积极参与,收效甚好。

优点:

一、朗读贯穿始终,充分体现了散文教学的特点。

张霞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朗读,散文要重视朗读,通过朗读不但为学生理解课文、进入情景打开了一扇门,并且散文的语言之妙、意境之美在朗朗书声中也彰显无余。

二、教师巧设问题,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氛活跃。

张霞老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巧设问,以问题激活学生思维,通过师生问答推动课堂进程,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讨论,从字里行间去品味景物描写,体味感情,理清情感变化的线索,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堂效果很好。

三、设计新颖,针对性强,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

这一课属于群文教学,张老师立足文本特点,引导学生学会类比,深入研究,比较异同,使学生学到了散文的鉴赏方法,也发现感受到了散文之美,做到了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

建议:再调整一下各环节的进程,为最后的写作展示留出时间

评张霞老师的课

索娜娜

张霞老师的语言充满感情,能够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课文题目为《写景状物散文》——以《古都的秋》《荷塘月色》例析,本课将手法作为突破口,课文的主问题设计为:1、写景这段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有什么特点?2、整体上来看,这是一幅怎样的美景?3、走在这样的荷塘 朱自清心情如何?4、从《古都的秋》中选取你认为最有利于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景物加以赏析。

本课设计以《荷塘月色》为主,为例子《古都的秋》为辅,为练习与验证,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活跃,展示充分,积极主动,学生能有所收获。问题:目标设置要单一;阅读文本要先读进去,再读出来,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手法分析,会让文本更加充满乐趣。

(二)王红《人间有味是清欢》

【教学设计】

《人间有味是清欢》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 王红

主题学习目标

1、以《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为例体味写景抒情散文形散神聚、情景交融的特点,体味作者在其中寄托的情怀。

2、培养学生感受自然美景、寄托人生情怀的意识,感受生活,品味人生,提升审美能力。

主题学习方法

反复品读  比较阅读  技法指导

主题学习过程

一、初步探微:自主学习 知识积累

l、走近作者

(1)朱自清,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7年7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旧时代正在崩坏,新时局尚未到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却看不前进的方向。作者在此想躲开恼人的现世,求得短暂的安宁。所以清清冷冷的荷塘也成为超脱世尘的绝妙世界。

(2)郁达夫,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郁达夫三岁丧父,家道衰贫,17岁便随长兄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十年。后来又经两度婚姻失败,再有两次丧子之痛。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的愁苦和哀痛。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

2、写景抒情散文的一般特点:紧扣文眼,线索清晰 ,情景交融,语言精妙。

3、散文中情景关系

(1)触景生情。如《绿》看到充满生机的绿,激发热爱生活和生命的感情

(2)以景衬情。所写之景与心中所含之情矛盾。

(3)情景交融。文章所选客观景物,经过作者主观色彩的渲染过滤或通过对景物的形象描摹抒发感情。

二、月迷津渡:寻找朗读者和鉴赏家

活动一:你认为最能体现这两篇散文“神”—情感的词句分别有哪些?(在文章中找出相关词、句并分析,诵读。)

活动二:你认为这两篇散文哪些“形”——景物,体现以上的“神”?(找出这些景物并分析,诵读。)

三、曲径通幽 :青春芳华 留下足迹

文学的生命在于个体性和独特性,清人徐增说过:“作文乃自己之事,毕竟依人不得”敏感的心如蛛丝,一触即动,麻木的心如顽石,毫无感知。同是秋景,毛泽东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热烈和奔放;郁达夫是落蕊,败草的清静,悲凉;同样是荷花,孙犁是迎着阳光舒展,如铜墙铁壁的哨兵,而朱自清是袅娜羞涩的少女。

写出你眼中最能触动你情怀,寄托你情感的春华秋实,山川河流。(情景交融,200字左右)

四、青草漫溯:比较阅读 深化体验

(附上《绿》《荷塘风起》《雨中登泰山》等名家散文。)

【教学反思】

在高中语文专题性整体阅读的背景下,同类题材文本该如何实施教学这是我们目前面对的首要任务。何谓群文阅读?就是按同一主题或体裁,把多篇相关文章组织到一起,同中求异或者异种求同,侧重让学生发现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2019人教版语文第七单元群文教学任务是写景抒情散文都表达了作者眼中的自然美,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针对此选取其中代表性的两篇散文,抓住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情景交融,不做面面俱到的分析,抓住其中的神|、形,体味两篇散文共同的特点,淡淡喜悦哀愁,清净悲凉,体味那种悲而不伤,喜而不狂,不缠绵,不断肠,而是一种清欢,人生有味是清欢。针对此设置了教学目标。

备课

1、在备课期间做了大量工作,为学生精心选了很多写景抒情散文名篇,扩大了学生阅读量。让新高一的学生深刻的理解了什么是写景抒情散文及其典型特点。

2、为了提升自己的语言,深入对文本的查阅了大量关于这两篇文章的论文,印证丰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升自己语言,让课堂语言更有魅力。

1、了解学情,对学案进行了认真批阅,散文对于没有任何积淀的高一新生是非常大的挑战,加上入学不久,对学生不是非常了解,特别担心学生上课沉闷,担心自己把学生带入虚无状态,预习阶段带领学生破解散文密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既能让学生体悟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目标具体化,明确引导学生,又能放手大胆让学生展示。

2、对自己的备课,大胆尝试,生命教育、美化,让学生养成对自然的感知能力的构想比较满意。

授课

1、授课过程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精讲点播,把课堂留给学生,大胆让学生发言,及时对学生的精彩回答进行鼓励点评。

2、课堂有读,有思,有写,体现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

3、授课过程思路简捷,清晰始终围绕“形、神”去品去读,板书简洁、一目了然。

4、整个课堂有碰撞有交流,有欣赏有思考,有疑惑有收获,有引导有总结,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孩子们也给了我意外的惊喜,对于高一新生,他们能知人论事,体会到两篇散文“哀而不伤”的文脉,体会到《荷塘月色》中荷塘月色的朦胧淡雅,淡淡的喜悦和哀愁,体会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抓住许多精彩的细节描写,品读深刻。

课后反思

优点:授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语言恰当,点播适度,学生上课积极活跃,小组之间讨论配合恰当,课堂活而不乱,在师生共同建构的世界里,探究个体与自然的关系,形成流动的生命之歌,飞扬的智慧之思。而且通过课前积极地准备,查阅大量的资料,我自己也有更多的积淀,对两课有了更多的解读。

不足:通过课后的交流,点评以及自己课上的感受,觉得课堂之上,老师还是讲的有些多,不能彻底放手,课堂提出的问题指向性不太明确,让学生有些模糊。对群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和问题设置,还存在表面化,共性抓的不够典型,课堂生成还有待提高。总之以后的目标是:目标要具体,过程要明晰,落实要实在。

【同行评课】

评王红老师的课

孙连平

作为群文教学的第一次尝试,王红老师的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

首先,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王老师先让学生在两篇文章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或句子,通过学生自由诵读文本,分别找出《故都的秋》中的“清、静、悲凉”和《荷塘月色》中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却无福消受了”等句子,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然后再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段去分析,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借助景物描写来表现作者情感的。

其次,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王红老师在课堂上把具体而明确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后,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学习,并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阵地。

再次,课堂上诵读不断,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王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情感,在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

评王红老师的课

霍慧祯

本周二下午,我们观摩了王红老师的课堂,王老师以《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为例,讲解了写景散文。

王老师首先以优美的语言导入,请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句。学生通过提炼词句,了解到《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当中,均有一种哀伤与喜悦的纠缠之美。通过对文本主要情感的把握,继而引导学生努力发掘写景的句子,从而建立文本当中景与情的关系。在此过程中,王老师引导着学生依据文本,对关键的词句进行细致的分析和鉴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作者字里行间充溢着的情感。最后,王老师鼓励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习作,并高度概括了整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对写景状物散文有了深切的认知。

反观王老师这堂课,以群文教学为理念,对《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这两篇经典文本进行了文本间的求同,建立了有机的联系,为新教材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示例,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课程建设】

常态课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践行先进教学理念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学生学习为主体,以训练语文学科能力为过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习惯为指针,设计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体验、感悟、探究式学习。

二、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节课的指南。优秀的教学设计要考虑到学情和内容,各课型均要以学生怎样学和学得怎样为出发点进行设计,方法合乎规律,环节符合逻辑,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如何解决重难点问题。要设计出问题、情境等活动方式,要留出给学生思考、总结的时间。老师精讲、点拨提升。

三、用心编制长卷学案

长卷学案是实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主要阵地,是不同学生都能学有所获的重要方式,是教学设计得以落实的前提条件,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的方法。要用心编制长卷学案,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支撑!

四、创建有效课堂模式

模式不是禁锢,不是约束。有模式而不唯模式,据实调整,提高效率。

新授课模式:各课型以长卷学案为依托,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首先明确目标,环节要清晰,要围绕实现目标展开,落实"三线共进,重点突破"的要求。要针对目标设计问题,创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突破重难点,注重考点训练落实,给学生留出思索总结、归纳提升的时间。

群文阅读课堂教学,要考虑到扩大学生阅读量的要求,教学目标最好单一集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恰当的活动形式完成。要通过教学目标的系列化实现学科能力训练的系统化。

复习课模式:以长卷学案为依托,以考点复习为主线,以题型训练为重点。每节课首要明确复习目标,强化考点意识,然后让学生通过归纳总结近年来高考卷本考点各题型的考查方式及答题角度,提高学生准确理解和规范作答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有效的做题方法,巩固并提高阅读、理解、分析、判断、概括、表达等能力,培养良好的学科思维。

上一篇:第四党支部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下一篇:数学教科室“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简报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文化路156号 邮编:253013
COPYRIGHT © 德州市第二中学 技术中心

鲁ICP备190520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