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贝尔的小故事
阿贝尔的全名叫做尼尔斯·亨利克·阿贝尔,是十九世纪挪威出现的最伟大数学家。他从小的乐于思考,喜欢动脑筋。他的父亲是挪威克里斯蒂安桑主教区芬杜小村庄的一名牧师,收入很微薄,因此小时候他们全家都生活在穷困之中。幸运的是,在1815年,他进入了奥斯陆的一所天主教学校读书,刚接触到数学这门学科,就对它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他的老师霍尔姆伯的引导和帮助下,他学习了不少当时的名数学家的著作,包括:牛顿、欧拉、拉格朗日及高斯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数学思维体系,展露出了自己的数学才华。因为阿贝尔天生喜欢思考,喜欢专研,因此他不单了解伟人们的理论成就,还通过自己的研究找出他们一些微小的漏洞。如果机会允许的话,阿贝尔原本可以凭着自己对数学的爱好,在数学领域里面继续深造和学习,可惜天公不作美,在1820年,阿贝尔的父亲突然去世了,家里突然断了经济来源,照顾全家七口的重担突然交到他的肩上。他只能一边打工挣钱养家,一边学习他所热爱的数学。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阿贝尔透过霍姆彪的补助,进入了奥斯陆的克里斯蒂安尼亚大学即奥斯陆大学就读,由于要养家糊口,所以学校里的课业,他几乎全是自学,同时花大量时间作研究。终于在1822年获大学预颁学位并且首次完整给出了高于四次的一般代数方程没有一般形式的代数解的证明,并发现了阿贝尔函数。为了纪念阿贝尔具有交换的伽罗瓦群的方程,后人把称交换群为阿贝尔群。
阿贝尔一生都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在1823年,当阿贝尔的第一篇论文发表后,他把论文寄了给当时有名的数学家高斯,可惜高斯看都不看这篇论文,也不知道这个著名的代数难题已被解破。当他研究出把自己的手稿寄给柯西,却被柯西弄丢了,直到他的关于一元五次方程没有一般解的数学论文在柏林发表,引起轰动,柏林大学才决定聘用他。可惜当聘书寄到的时候,阿贝尔已经死了两天,享年27岁。为了感激他在数学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1830年,被授予法国科学院大奖。
教学反思:
在阿贝尔去世后,一些迟来的荣誉对这位数学家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这位数学天才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生活拮据,虽然怀才不遇,但是在困境中他依然坚持数学的研究。这种精神和阿贝尔的数学贡献同样珍贵。阿贝尔的一生尽管生活得很穷困潦倒,但是仍然没有放弃对数学的热爱和研究,历经了千辛万苦,扛住了心理和身体的双重折磨,最终完成了卓越的数学贡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自己所热爱的事务,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要轻言放弃,只要你敢于对自己的梦想执着,那么幸运女神终有一天会眷顾你。而阿贝尔身上的这些坚毅的品质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学者还是学生身上都少之又少,他对数学的热爱及痴迷在当今社会也是弥足珍贵的,我们应该对此有所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