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动态  教学动态
乡土中国导读——张凯老师的校本课程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kc  发布时间:【2019/10/21 10:50:35】  文章录入:GLX  浏览: 2882 次


《乡土中国》(1-3章)导读

德州二中:张凯

一、文本类型、阅读价值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20世纪40年代的一部社会学著作,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整本书阅读”的描述,它属于学术类著作。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并由此“建构整本书阅读经验与方法”。

我们开展学术类著作整本书阅读,不仅因为它有助于了解社会学的相关知识,获得学术类著作的阅读经验,还因为它能帮助我们认清传统中国社会结构,能帮助我们调整处世态度,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

“新课标 新语文 新学习”丛书之一《开卷有益》将整本书阅读方法分解成五大类。理解性阅读以学习、接受、认同为基本阅读姿态,其目的是为了系统地接受新知识,并建构某种知识。《乡土中国》之类堪称经典的学术著作,凝聚了一流学者的智慧,有翔实的考证和严密的推断,适宜用理解性、接受性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我们阅读《乡土中国》时,要把“如何理解书中概念,如何理解作者观念,如何理解全书结构,如何理解该书写法,如何理解该书的现实意义”作为关键。

二、阅读方法指导

(一)阅读的步骤

第一步:浏览从序言和目录来总体上了解全书。

《乡土中国》序言:

“我敢于在讲台上把自己知道不成熟的想法,和盘托出在青年人的面前,那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教育方法。我并不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已有的知识,这些学生们自己可以从书本上去学习,而主要是在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作为教师的人就得带个头。至于攻关的结果是否获得了可靠的知识,那是另一个问题。”    目录:

1、乡土本色
2、文字下乡
3、再论文字下乡
4、差序格局
5、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6、家族
7、男女有别
8、礼治秩序
9、无讼
10、无为政治
11、长老统治
12、血缘和地缘
13、名实的分离
14、从欲望到需要
后记

第二步:略读

略读就是快速阅读,了解每一章的内容大意,略读每一章的核心概念与主要观点,大致理解书中重要观点。

第三步:精读

精读就是认真反复阅读,逐字逐句地进行深入钻研,借助批注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悟,可以借助回答教材中的阅读导引来检测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是否到位。借助书本每一章前的文本梳理勾连章节与章节之间的关系。    第四步:研读

研读就是在通读完全书,并精读过部分章节后,对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复阅读和思考,这些问题可以是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提出的专题,也可以是参考教材后面附加的问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搜集资料、讨论展示。

(二)阅读的方法

学会概括

举例:作者把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请圈出“乡土性”特点的语句,概括其特色。 提示:“乡土性”有三方面特点:其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乡下人以种地为最普通的谋生方法,因而也最明白泥土的可贵。其二,不流动性。“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其三,熟人社会。“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乡土社会的这种人口流动性缓慢的特点使乡村生活很富于“地方性”特点,聚村而居,终老是乡。所以,乡土社会是个熟人之间的社会,这才有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 学会梳理: 思维导图呈现各章节每段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乡土本色

 

第二章:文字下乡

 

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

 

四、分章解读

第一章:乡土本色

“乡土性”带有三方面特点:其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乡下人以种地为最普通的谋生方法,因而也最明白泥土的可贵。其二,不流动性。靠农业谋生的人是“粘在土地上的”,并不是说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而是说在人与空间的关系上是不流动的,安土重迁,各自保持着孤立与隔膜。其三,熟人社会。乡土社会的这种人口流动性缓慢的特点使乡村生活很富于“地方性”特点,聚村而居,终老是乡。所以,乡土社会是个熟人之间的社会,这才有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本章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全书的基础,后文差序格局,礼俗社会之根源,都在于此“乡土性”。

第二、三章: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

这两章得出结论——乡土社会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文字是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阻隔的产物,但在乡土社会中,“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文字呢?”其实,还有更多的不需要声音和文字参与的“特殊语言”可用来作象征的原料,如表情、动作等,它们比语言更有效。“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说话都不是传达情意的惟一象征体系。”    乡土社会是一个很安定的社会,一个人所需的记忆范围本来就很狭窄;而同一生活方式的反复重演,也使得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而无需文字。五、总结分析

(一)乡土社会的局限:

1、受土地的束缚,从而有地方性,在地域是受限制,产生了生活隔离。2、熟人社会及礼俗社会,规矩不是法律,对信用的重视高于契约,故而进入陌生人社会,乡土社会所养成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流弊。    (二)三篇的联系:    《乡土本色》是全书的总论。《文字下乡》说的是传情达意的空间之隔,《再论》说的是时间之隔,包括个人的今昔之隔和社会的世代之隔。由于乡土社会是一个很安定的社会,一个人所需的记忆范围本来就很狭窄,而同一生活方式的反复重演,也使得语言足够传递世代的经验而无需文字。   


上一篇:艺体处学科动态:公开课研讨(陆君) 下一篇:王维诗四首——董华老师的校本课程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文化路156号 邮编:253013
COPYRIGHT © 德州市第二中学 技术中心

鲁ICP备190520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