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动态  教学动态
乡土中国——霍慧祯老师的校本课程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kc  发布时间:【2019/12/9 8:47:23】  文章录入:GLX  浏览: 3277 次


乡土中国·差异格局和维系着私人的道德》讲稿

高一语文组    霍慧祯

 

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的阅读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乡土中国》当中的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分别是《差异格局》和《维系着私人的道德》。

我们打开第二张幻灯片,看到的是整本书的目录,乍看上去,好像是单独成文的14篇文章,其实,它们之间存在着有机的关联,在不同的的层面上共同向我们展现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风貌。大家打开下一张幻灯片,我们可以在自己的书上标画一下,14篇文章,前三篇文章是全书的总论,提出了乡土中国的“乡土性”本质,并就此对“文字是否被需要”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论述;第四篇至第七篇讲的是中国乡土社会的社会结构是差异格局,并就此展开各层面的论述分析;第八到第十一篇讲的是中国乡土社会的治理,最后,第四到第十二篇重点讲的是社会变革的问题。所以,为了让大家感受到篇章之间的这种联系,在讲解新的篇章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次阅读课所讲的前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大家可以打到下一张幻灯片,进行往期回顾。

在这张幻灯片上,我们看到了今天要一起学习的两篇文章。大家打开下一张幻灯片。我们看到,在书中,作者对“差异格局”这个概念大概是这样描述(……),对于作者严谨的学术语言我们做进一步梳理,可以向下一张幻灯片一样,挑取重要的关键的词句制成思维导图。同样的,为了辅助理解,加深印象,我们可以对《维系着私人的道德》这一篇做同样的阅读处理。这也是下一张幻灯片的内容,为大家做一个参考。

那到底什么叫差序格局呢,我们只有理解了这个基本概念,才能明白作者在写什么,也才能明白今天这两篇文章之间有何关联。大家打开下一张幻灯片,看到对“差异格局”这个概念不仅可以用文字描述,还可以用图表或者图画呈现出来。我们不妨就从自身开始思考,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难免需要跟这个社会上很多人有来往。但是我们对于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是没有等差的、没有差距的,去进行交往吗,不是的。我们对于不同的人,我们的态度,或者说我们付出的感情,他会是不一样的,是会有差距的,会有等差的。这就好比什么呢,比如说平静的湖面上投下去一块儿石头。那围绕着这个石头呢,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同心圆,这个同心圆呢,有些离的会比较近,有些往外扩,离的呢,就会比较远,对于我们的人际关系来说,我们每一个人就是那块石头,就是所有同心圆的那个圆心。而离我们比较近的,就是跟我们关系很近的,我们也会投注很多感情的。比如说最里层的可能是我们的父母、子女、爱人,再往外呢,可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再往外,可能是朋友,同事,再往外就是更为疏远的一些关系,比如说像老乡之类的关系。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总会更重要的去关注离自己比较近的,跟自己感情比较深厚的这些人。而越往外,我们对他们的注意力,我们向他们身上投入的感情就会越低一些,这就是差序格局的概念。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费孝通先生就说,比如说我们一听说某个人贪污了。那我们就说打倒他,把他抓起来。但是如果说是我们自己的父亲贪污了,你就会想,他虽然贪污了,但是他很能干啊,他把这个地方治理的很好啊。总之,我们会想尽办法去开脱。这种感情,它可以说是我们天生的。我们国家的主流文化,就是儒家文化,也是认同这种情感,并且认为就应该是这样的。比如说孟子就提到舜的父亲杀人了,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如果说舜不去惩罚他的父亲,这就是于法不公,但是舜如果说去惩罚他的父亲呢,这就于情不合。那毕竟是老人家,他说,那舜就应该背着他的父亲跑到东海之滨,跑到没有人的地方,然后呢,父子,两个人从此开始过起了幸福快乐的生活,应该是这样一个概念。这就既成全了法,也成全了情。也许这个你听着好像很莫名其妙,很不可思议,但是这就是儒家的态度。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每个人心里面都是这种差序格局,尽管国家的法律重要,但是我的老父亲就不重要吗,他是离我最近的一个同心圆啊,这就是差序格局这个概念的一种体现。

那很自然的,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我们自己的那个同心圆,但不同的人,同心圆是不一样的,这个世界上绝对不存在,两个人的同心圆完全一样,比如说我跟我的兄弟,我们父母是相同的,但是子女不同,爱人不同;我跟我的爱人,子女是相同的,但是父母不同。所以,没有任何人的同心圆是完全一样的。那这种情况下,我们具体怎么样去处理这个社会呢,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在面对我自己的问题的时候,我按照爱有等差,我按照差序格局处理就可以了,那整个社会你怎么处理呢,你不可能按照某一个同心圆处理。因为以谁作为同心圆都不合适啊,所以,当整个社会去运行的时候,我们就强调什么呢,就强调,你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同心圆去处理就可以了,每个人按照你的那个伦理你去处理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按照礼法来,要按照礼仪来。这也就是所谓的差序格局总是从自己往外推出,是所谓的“维系着私人的道德”。

下一张幻灯片上,也就是和“差序格局”这个概念相关的一个名词,叫做“涟漪效应”,我们也就好理解了。说到底,正是通过借助形象的、通俗的比喻,我们才了解了相关概念。那么我们既然已经了解了费孝通先生写了什么,也应该思考一下他是怎么写的。这里,大家可以看到下一张幻灯片,我们对文本的艺术手法的分析。(学术著作的论证方法和研究方法1234)

到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作者“写了什么”和“如何写的”这两个问题,现在让我们走出文本,更深入的去思考文本的价值。大家打开下一张幻灯片,在这里要跟大家推荐一篇文章:袁崇霖先生的  <乡土中国>:一本书读懂中国社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其中一段文字费孝通先生早就预见了‘朋友圈’的出现”。

回顾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大家可以看到PPT,记录在自己书的扉页上。对于这本书的阅读,我们首先要对整本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明确各篇章之间的关联;其次要学会借助文字描述、图表、图画等辅助自己归纳梳理各篇的主要内容;然后要学会欣赏文章的艺术手法,研究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达观点的;最后还要具有自己的拓展与思考,从而实现思维的提升。

好,我的讲述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倾听,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上一篇:艺体处学科动态:公开课研讨(马新华) 下一篇:凝聚中国梦——李健祥老师的校本课程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文化路156号 邮编:253013
COPYRIGHT © 德州市第二中学 技术中心

鲁ICP备190520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