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1课时
课 型: 欣赏课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通过对美术作品基本特征的概括与认识,让学生首先从整体上初步了解美术作品与其他艺术作品相比较的基本特点所在,进而引导学生了解美术创作、鉴赏活动的特点。
主要知识点:
eq \o\ac(○,1)1、美术的主要门类。
eq \o\ac(○,2)2、美术作品的主要特征。
eq \o\ac(○,3)3、美术的新形式。
教学重点:
美术作品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静中有动在美术作品静态特征中的体现。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举例、比较、启发、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
承上启下:回顾上节课授课的内容,引出本节新课题
导入视频《大圣归来》——引出美术的主要特征(造型、视觉方面)
学习特征前要知道美术门类以及后期出现的美术新形式。
一、 美术的主要门类
绘画、雕塑、建筑(园林)、工艺美术、设计艺术、书法、篆刻、摄影
书法和篆刻是中国区别与西方独有的门类。
二、 美术作品的主要特征
1、 造型、空间特征
2、 视觉特征
3、 材料、肌理特征
4、 静态特征
详解:
1、 造型、空间特征
造型、空间特征:教师结合资料图片讲授二维平面(绘画和书法) 三维立体(建筑和雕塑)
2、视觉特征
视觉特征:德国丢勒《野兔》——写实,齐白石《虾》——写意,俄国康定斯基《构图七号》——抽象
丢勒:德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油画家,铜版画家,建筑师和雕塑家。
齐白石:湖南湘潭人(湖南湘潭三条龙:毛泽东、彭德怀、齐白石)。中国现代杰出书画家,作品水墨画为主。白石老人的虾,造型与现实中虾的区别,眼睛、腿和身体。
康定斯基:抽象绘画的先驱
3、材料、肌理特征
木《老把式》——质朴,花岗岩《立马》——粗犷,大理石《思》——细腻
肌理含义:物体表面的质感
《立马》 霍去病墓石雕 西汉
教师概括讲述:西汉时期生活于北方的匈奴多次南下,威胁和骚扰边疆,霍去病六次随将军卫青出兵塞外,均获全胜。汉武帝诏封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冠军侯。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仅23岁的霍去病因病去世,汉武帝特命于茂陵(武帝陵)东北修建象征祁连山形的墓冢,以表彰他的伟大功勋,并用巨石雕刻了经常出没于祁连山的野兽,安置于山上作为装饰。
出土石刻共16件,其中主雕立马(俗称马踏匈奴)原立于墓前,高168厘米,长190厘米。艺术家用寓意手法雕刻了一匹矫健轩昂,庄重沉着,傲然屹立的骏马。那坚如磐石的四肢有力地踏在入侵者的身上,骏马神情稳健,威风凛凛,而马蹄下的入侵者虽处于失败的劣势,仍双目圆睁,似乎幻想着反抗。这件作品既表现了霍去病的赫赫战功,同时也表现了胜利之艰难。
欣赏分析其它材料、肌理作品:
4、静态特征
宋代范宽《雪景寒林图》 荷兰黑达《有馅饼的早餐桌》
黑达:17世纪荷兰著名的静物画家,作品题材专一,画面中常出现玻璃器皿、金属、食物,人们称他的作品“早餐画”。
《铜奔马》——静中有动(难点)
1983年10月,铜奔马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铜奔马出土地武威市将其定为象征武威腾飞的城标;1986年,铜奔马被定为国家国宝级文物,2010年铜奔马还与各国的代表物品竞选国际旅游标志。
“铜奔马”、“马踏飞燕”——名称争议问题
新课改开放性试题:
分析两幅作品齐白石老人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和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如何体现静中有动的? (主观性题型)
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汇总
扩展知识点:
《蛙声十里出山泉》:中国古代文人画诗书画印为一体的典型代表作。
《最后的晚餐》:位于意大利米兰市圣玛利亚修道院餐厅的壁画,耶稣说:“你们12个人中有人出卖了我,12个门徒闻言后,或震惊、或愤怒、或激动、或紧张。《最后的晚餐》表现的就是这一时刻的紧张场面。达芬奇运用了焦点透视。
三、 美术的新形式
1、 大地艺术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现代艺术形式,在自然界中形成,不能搬运、买卖和收藏,随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时间性,物体的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
《螺旋形防波堤》美国犹他州 大盐湖东北角的岸边,由65000吨黑色玄武岩、石灰岩和泥土组成,由于海水的升起,这个作品已沉入海底15英尺的地方。
2、 动画
视频——矿泉水广告水滴
本课结尾:客观题型练习 导学案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