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视野  教育视野
重新认识“教”与“学”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5-21 11:35:05】  文章录入:admin  浏览: 5187 次

重新认识“教”与“学”

  ——上海市青浦一中“前置学习”导引下的教学改革

王学才

    上海市青浦区第一中学建于l999年,是一所以农村生源为主的郊区普通完中。在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提升之际,我们直面问题和挑战:学生和教师负担比较沉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涯很不愉悦;大量讲、练还是课堂的基本形态,教得累、学得苦。究其原因,是学生不能独立地“学”,教师不会有针对性地“教”。这些引起我们的思考:学生的学业成就应该从哪里来?怎么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的健康发展?是追求师生健康的、全面的、持久的发展。还是满足于片面的、表面的、眼前的发展?

    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我们把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如果课堂教学还是停留在低水平、低效益的状态;教师还是以讲为主,学生还是处在“被学习”的状态上述问题必然难以解决。因此,我们将课堂改革的起点定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教学相长、潜能开发、师生愉悦的学堂”,提高师生课堂生命的质量,构建师生共同成长的学习共同体。

一、课堂教学新样式的发展历程

    1.改变教师观念,建立共同愿景

    2002年,我们开放教师的课堂,教师可以走进任何_个教室听课。在此基础上,针对教研活动的髓意性,学校开展了以“听说评”为抓手的主题校本研修。但是,学生和教师负担太重的问题依然没有根本改观。从2008年开始,学校着手进行力度更大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以“前置学习”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新样式”。

    观念的改变需要愿景的引领。教师对“前置学习”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交流,在充分考虑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我们的课堂愿景:构建‘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尝试成功、体验快乐、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课堂,用愉悦课堂的愿景来激发教师教学改革的热情。

    学生真的可以在“前置学习”中实现高效自主学习吗?有些教师对“前置学习”提出质疑。为此,我们鼓励教师大胆尝试。体育组教师首创了“心理预学”、“身体预学”、学生自编自创热身运动等多种方式,其他学科教师也相继打消了怀疑的念头。

    2.典型引领,以点带面

    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需要成功的经验引导。为此,学校选择最具说服力的典型来引导广大教师的改革激情和行动。根据教师的需求和特点,学校精心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目的在于,看别人的课,想自己的课,产生观念的冲击;感受别人的课堂,反思自己的课堂,使每位教师产生变革的愿望。

    另外,学校成立课改实验小组,采取“一选高中、二选数学、三选困难教师”的策略.进行先行先试。课改实验小组每周进行课改实验学习研讨,促使自己在想清楚的基础上做清楚。短短一个学期,实验班“异军突起”。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师生关系也获得极大的改善。试点的同时,其他课改小组成员分别!进行跟进式实验,一起交流经验,共享成果,:课堂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学生变得有信心了,兴趣提高了,学习主动性提升了。

    “点”上的成功,让大部分教师产生了主动变革的愿望。为有效推进改革进程,我们采用多层次合作探索的方式,包括实验参与者(组织者、教师、学生)之间的多向合作、:实验团队和专家的合作。同时,我们将研究的重点下沉到备课组。按教学要素的不同,各个备课组认领不同的研究任务,采用合作探索、资源共享的方式,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形成具有学科特点、学段特点的初级样式。

    3.在研究中寻求破解难题的策略

    在初级样式的全面推广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很多问题。如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敢展示或者不会展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重点培养典型学生,发挥学生榜样的影响力,带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敢于展示,让学生逐步学会展示,学生们争相上台的场面经常可见。

    又如针对学生小组活动效率不高的问题,学校研究各种解决策略。首先,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建立2~8人的学习小组。从座位安排、组长培训、组员培训等方面进行小组常规建设,营造民主合作的氛围,提高小组凝聚力和合作学习效率。其次,设计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有意义的问题,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增强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愿望,从而提高小组活动效率。再次,建立小组捆绑评价机制,使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紧密联系,培养良好的交互研讨习惯。有效保障学习小组的长效发展。

    学校围绕教学方式、师生情感等“绿色指标”中的要素,引导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备课组围绕知识点、重点、难点、易混淆点、应检测点、应拓展点、学生活动设计点,对教师个人的备课思路、作业设计进行研讨,形成组内共识。

    4.教学彰显学科特色

    各学科在剖析本学科现状、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改进,体现学科的特点。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基础上,初步实现了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改进。如语文学科,为了引导学生重视对语言的涵泳,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在阅读课教学中摸索出了创意朗读的展示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逐步完善教研评价方式

    为了保障教研活动的质量,学校制定了 ‘青浦一中校本教研活动评价表》,用科研的程序和方法来引领、强化教研活动中的“研”。 要求研修活动重心要下沉到每位组员,用教研活动策划书、任务书来落实准备活动,有完整的活动过程记录,对活动进行定性描述、定量评价等。学校还通过跨学科研讨、预约观课、专题教研、网络教研和主题论坛等方式提高校本研修质量。

    二、“前置学习”不是预习

    “前置学习”本质上是学习起点的前移,即学生先进行个|生化的自学,将学习任务提前。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前置学习”可以在课外进行,也可以在课内进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进入后续学习。“前置学习”与传统“预习”有很大的差别。首先,两者的性质不同,“预习”是指课堂教学开展之前的预备性学习,为上好课作必要的准备;“前置学习”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是有计划、有目标、有指导的自主学习。其次,内容不同,“预习”内容往往仅限于教科书,而“前置学习”不仅要根据教材进行学习,还要引导学生自主确定教学目标,开展延伸阅读,了解相关资料、背景,并依据各自的学习进程提出问题,反思小结。第三,主旨不同,“预习”往往限于让学生完成零星的学习任务,一般没有系统的、综合的要求。“前置学习”着眼于综合地体现学生的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学性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前置学习”更强调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养成,强调知识、态度和方法等多维度的学习。

    “前置学习”可以让学生初步完成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学科教师依据本班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精选有层次的题目,避免重复操练,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掌握两节课的内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前置学习”可以使教师具体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特点,及时发现不足,暴露问题,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设计。“前置学习”还可以增强师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去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为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铺设“跳板”。境界,教师是课堂的一员,也是“雪中送炭”的引路人。其次,“教”与“学”应是互生的。在“新样式”课堂中,“教”与“学”已不是谁先谁后的问题,而是相互生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教”和“学”不再是平行推进的两个过程,而是力求全程交融在一起,成为二位一体的大过程。第三,教与学的角色是互换的。在“新样式”课堂中,“教的角色”和“学的角色”也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随时互换、学生和学生之间随时互换。“会”教“不会”,生生互教,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小先生”。

   “新样式”由三个学习阶段、七个教学环节、六项关键技术、一个学习载体、三种组织单位构成。如下图所示:

 

    “前置学习”彻底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在时间上向两端延伸,在空间上向教室外、校园外拓展,有效地保证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前置学习”要求教师抛弃教学分离重教轻学的落后观念,树立“为学而教”的新理念,学习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方法,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也提供了更自由的发挥空间。

    三、什么是“课堂教学新样式”

    在探索和实践课堂教学新样式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三个基本理念:首先,学习是不可替代的。在“新样式”课堂中,每个学生都在解决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陪读、陪听的学生。教师都在追求“教学合一”的新学习单是课堂教学七环节的教学载体。从构成上看,由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内容、困惑、辅助资料等内容组成;从功能布局来看:由梳理区、留白区、评价区、检测区等板块组成。

    1.第一轮学习——前置学习

    这一学习阶段包括确定任务、暴露问题两个教学环节以及目标转换和问题重组两项关键技术。

    教学环节l:确定任务。教师深入解读文本并掌握学生的学情后,以备课组为单位设计前置学习的具体要求,即编制学习单,指导学生进行前置学习。

    关键技术l:目标转换。首先,教学目标转换为学习目标,使目标显性化、可测量:其次,学习目标转换为问题,教师在分析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把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转换为相关问题,以问题驱动学生的“前置学习”。这是问题的第一次设计。    .

    教学环节2:暴露问题。在完成“前置学习”任务过程中,让学生将一些易错点、易混淆点、难于理解之处在学习单等载体上自然暴露出来,便于教师及时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起点,为课堂的教和学作足准备。我们主要通过学习单上设计留白区等方式让学生暴露问题,并通过展示优质问题让学生感受提出问题的成就感,从而鼓励学生更积极、大胆地暴露问题,激发更高层次问题的产生,达到开发潜能的目标。

    关键技术2:问题重组。教师将学生“前置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整理、筛选、重组等,以问题串或问题组的形式完善预设的问题。这是问题的第二次设计。

    教师可以针对学习单反馈的问题进行重组,也可以针对课堂上不同层次学生生成的问题进行选择。选择一方面要依据课程要求,另一方面应该是学生普遍疑惑的问题,而且要贴近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2.第二轮学习——交互学习

    这一学习阶段包括呈现问题、解决问题、检测问题、升华问题四个教学环节以及呈现多变、优化组合、诊断调整三项关键技术:

    教学环节3:呈现问题。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兴趣为目的,教师将重组后的问题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呈现,引发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学生感兴趣的、待解决的问题、部分思维层次比较好的问题链以及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进行课堂探究的问题等。

    关键技术3:呈现多变。主要解决问题呈现的主体、时机、形式和载体等问题。问题呈现的主体是多元的,既可以是学生、教师,也可以师生共同呈现。呈现的时机是动态的,可以在交互学习起始阶段呈现,地可以在学生出现认知冲突时呈现。呈现的形式是多样的,一般以活动方式呈现较多,如辩论、竞猜、实物展示、实践操作等。呈现的载体可以是PPT,也可以是板书或者其他辅助工具.如白板、实物展台、辅助学习单等。这种活泼多样的问题呈现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活”的课堂教学魅力,从而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学习中:

    教学环节4: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师精细化的活动指导(如明确活动要求、提供活动方法指导等)下,以个体、小组或班级为组织单位.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对师、生呈现的问题一一突破。其关键是对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的系列活动的设计。重点集中在活动内容、组织形式等问题的设计上。

    关键技术4:优化组合。该技术包括个体、小组、班级三种组织单位的交替使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优化组合,小组成员结构的优化组合。以三种组织单位的优化组合为例,当需要学生个体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学习时,个体组织形式首当其冲;当需要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时,可采用小组互助的形式;而当全班学生出现共性问题时,就需要集体解决问题。上述三种组织形式可以交替使用,也可同时使用。

    教学环节5:检测问题。检测是为了诊断学生的问题解决情况,便于早诊断早干预,重点是检测内容和检测形式的设计。我们通过检测主体多元化(如自测、他测)、检测时间多样化(贯穿三个学习阶段始终)来确保检测的实效。通过当堂检测,实现“课外作业课内化”,从而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关键技术5:诊断调整。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诊断。教师围绕重难点知识,对全体学生进行诊断。可以通过“采摘智慧果”、“小达人秀”、“中国地形图制作”、“社会公共设施小调查”等课内外活动.使检测融入到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寓测于乐。在检测内容设计上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在检测反馈上,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检测评价以“即时”取代“滞后”、以“多样”取代“单一”,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检测兴趣。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检测反馈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调整学习支架,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教学环节6:升华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检测反馈及课堂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引导学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更宽领域的问题,即升华问题。这种对问题的升华以及对“新知”的探索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第三学习阶段的探究学习提供动力机制。由升华问题向第三阶段过渡中运用关键技术6。如此,在第二轮学习之后,学生又带着问题、带着更多的思考走出课堂。

    3.第三轮学习——探究学习

    这一阶段旨在衔接新知和资源整合。

    教学环节7:衔接新知。学生在升华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拓展和探究学习后,习得更多课堂外延的知识和能力,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中探究知识、发展能力,体会个体学习的成就感,为下一轮的学习作铺垫,以此循环滚动。

    关键技术6:资源整合。为了拓展学生的学科知识,激发其探究更宽泛“新知”的内在动机,教师要提供来自课堂、日常生活及社会实践中的广泛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探究学习给予方向的指引、方法的指导。如构建家校互动、社区联动等平台,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探索个性化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潜能开发得以真正实现。

    四、“课堂教学新样式”促进师生生命成长

    近六年来,“课堂教学新样式”着眼于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构建基于共同目标的师生学习共同体,确立“做学教合一”的“前置学习”理念,促进优秀学生和困难学生同步发展,使课堂成为“教学相长,潜能开发,师生愉悦”的场所,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和高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堂教学新样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强调教学从“前置学习”开始,以学习单为主线,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做学教合一,当堂测评诊断的关键技术为“课外作业课内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新样式”课堂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把隐藏于学生内部的自我发展的潜质激发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全面的体现和发展。在上海市“绿色指标”测试中,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指数显著提高,教学方式指数遥遥领先。

  教师在“课堂教学新样式”的探索和实践中不断交流经验,互助共享,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改变了教师的观念,而且在行动中取长补短,反思改进,在磨课、磨人、磨精神中不断精进,不断成长发展。

    当然,教育教学改革不会一帆风顺,有起伏,也有反复。比如面对教师的观念、态度、专业素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成为我们重要的发展愿景。“新样式”围绕问题展开教学,问题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提出。但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引导,怎样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自主地提出问题,提出高质量的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是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努力的方向。另外,学习单是学生独立学习的好助手,怎样让学生离开“拐杖”,自己规划出学习的路线图,走进个性化学习的自由王国,这是我们期盼的理想目标。

上一篇:手机管理与君子协定 下一篇:高中学习五大环节帮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文化路156号 邮编:253013
COPYRIGHT © 德州市第二中学 技术中心

鲁ICP备190520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