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研究  课程研究
王红名师观摩课简报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js  发布时间:【2020-12-28 8:19:08】  文章录入:GLX  浏览: 4038 次

12月8日,王红老师带来题为《何处是归程》的名师观摩课。王老师选择《玩偶之家》和《伤逝》两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引领同学们解读书中女性形象,关怀女性命运。

一、授课照片


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把握《玩偶之家》《伤逝》娜拉和子君的变化,比较娜拉和子君形象异同。

2.探究《玩偶之家》《伤逝》的主题,结合其他女性形象,关照女性命运。

一、课前预习(A)

1、写作背景:《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在1879年创作的戏剧。此时金钱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地位坚不可摧。人们在追求金钱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人性为了金钱而疯狂。围绕着金钱,虚伪、自私等等丑恶的人性特征被扩大。《伤逝》创作于 “五四”时期,诉说婚姻不自由的痛苦,争取恋爱婚姻自由,已成为当时个性解放思想的重要内容。鲁迅1925年10月写的《伤逝》,不同于当时流行的歌颂恋爱至上的作品,也不同于传统作品以死殉情的悲剧。鲁迅用小说的形式,把妇女婚姻和青年知识分子的问题跟整个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变革联系起来,以启示广大青年摆脱个性解放和个人奋斗的束缚,探索新的路。

人物赏析(B)

《玩偶之家》娜拉的“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的呼喊振聋发聩,《伤逝》中涓生写道“第一便是生活。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的忏悔引人深思。仔细阅读这两篇文章

1、娜拉和子君有了怎样的觉醒或变化

2、娜拉和子君两个人物形象有何异同

主题探究(C)

易卜生以娜拉离家前的一声门响结束了全篇,宣告了娜拉的觉醒。鲁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娜拉走后怎样》,谈到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出走的娜拉只有两条出路:堕落或是回来。鲁迅《伤逝》中的子君在被涓生抛弃之后卑微的死去,你如何看待娜拉的出走和子君的逝去?结合文学史上的女性形象和当代身边的女性,你觉得女性出路在何方?

拓展材料阅读

三、教学反思

《玩偶之家》探求女性出路,关注女性命运,像这样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而鲁迅的《伤逝》有很多共同之处,是在玩偶之后之后,鲁迅反思写出的作品,鲁迅也写了《娜拉出走之后》,谈了女性的出路。

针对此选择《玩偶之家》《伤逝》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探讨女性命运,首先探讨两个男女主人公的变化,这种变化既能揭示人物形象,又能揭示主旨,还能比较一目了然比较两课异同,我觉得设计的问题还是比较巧妙的把两课提纲挈领的组织起来。

其次比较娜拉子君的异同,娜拉是出走前的子君,子君是出走后的娜拉

最后探讨娜拉和子君的结局,并得出启示,怎样才能寻找正确的女性成长之路

另外,补充了大量名著和实际中的女性故事,如简爱,安那;实际生活中的董明珠,让学生阅读大量女性经典名著和故事经历,启迪思想。以《致橡树》结尾,得出正确的女性活法。

两篇文章文本篇幅很长,把两篇比较难懂的经典文章放在一起阅读,对学生本身的学习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阅读文本是难事,更难的是国度和年代差异造成的隔膜,所以首先让学生理解时代背景,其次反复品味阅读文本。

对于十几岁的学生,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在社会中的地位,女性挣扎前进奋斗的命运,她们还无法理解那么深刻和感同身受。加上所教理科班多是直男、直女,针对这种情况我的教学思路就是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不搞花架子,静下心来让学生体会:海尔茂、娜拉的变化,涓生、子君的变化,可喜得是,通过反复大量资料的阅读,学生体会还是很深刻,对女性的社会地位,女性的未来出路有了更深的解读,因为人性是共同的,而且很多女性问题是不分国度和年代,问题表现是相似的。

课堂以学生讲解为主,完全是真实自然课堂状态的体现,课堂的生成给我惊喜,学生出现的问题给让我反思,我鼓励学生无论好快对错,只要说出自己感受即可,学生比较紧张,很多学生词不达意,或者不敢站起来,平时在教室学生说的也比较多,很多时候都是那几位比较积极,成绩表较好的学生,大多数学生不自信,不敢站起来,所以覆盖面不够广,参与度不够多。平时大多数直接摊派给小组,或者集体回答。出现的问题也给我警醒,以后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更主动,多锻炼,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机会。平时既要锻炼学生表达,又要锻炼心里素。

另外备课方面自己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对学生出现问题备课不充分,引导有所欠缺,以后力争备课万事具备,再加东风

四、课件展示


王红老师课件


五、同行评课

贾才芳老师:

王红老师执教的“何处是归程——从《玩偶之家》《伤逝》看女性命运觉醒意识”是一节以长卷学案为梯航的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展示的观摩课。

王老师设计的“《玩偶之家》《伤逝》群文阅读长卷学案”,目标紧扣基础知识、人物形象和主旨进行设计,通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形象和主旨探究、拓展提升等部分,体现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和呈现形式多样化的特点。

王老师这节课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讨论探究,进行了激烈的思想碰撞,对疑难问题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因此,展示时很精彩。学生通过将分角色朗读,对重点句子进行品读,对重点段落进行诵读,对重点问题进行辩论等形式对文本进行了探讨,使学生对女性的命运的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展示的过程中,实现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王老师深入研读文本编制学案,用心进行课堂设计,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和重难点的指导点拨,较好地达成目标

建议:1、本节课在时间把握上应更合理一些。2、板书应更规范。

马秀清老师:

1、讲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

2、老师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

3、老师在群文教学时循循善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4、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致勃勃。

5、充分体出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姜志彬老师:洪钟大吕 振聋发聩

王红老师这堂课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教师讲的少,学生说的多;教师点评犀利,学生表演到位;既有活动,又有思考: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当然给带来我最震撼的,还是王红老师的教学设计,视野宏大,思路新奇,思考深刻。可谓:洪钟大吕,振聋发聩。

她将《玩偶之家》和《伤逝》放在一起进行群文教学,横跨中西,纵贯古今,视野之宏大,知识之驳杂,若非博览群书、积淀深厚之人,不能想见,即便想见,亦不敢轻易为之。而王红老师竟然敢从博大的妇女解放运动入手,观照中西,以学生表演为抓手,运课堂于掌上。课堂教学,既厚重又灵动。而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王老师漫不经心的三两句点评,犀利深刻,恰到火候,不枝不蔓,柔声细语,却振聋发聩。给我们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王雨老师:

作为一名还没开始群文阅读教学的老师,听了王红老师的课,感触颇深。

首先,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

其次,老师抓住《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和《伤逝》中的子君进行比较,娜拉在发现自己为之作出牺牲的丈夫竟是一个虚伪而卑劣的市侩之后,终于觉醒过来,于是,她毅然决然抛弃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从囚笼似的家庭出走了。而子君在得到涓生的爱情之后,就以为找到了幸福,失去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于是,不再读书,不再思想,甚至连过去恋爱时“偶有一议论的冲突和意思的误会”也没有了,而安于小家庭主妇的角色,乐于做饭做菜喂鸡喂狗,把小家庭生活作为其人生的全部意义,甚至性格也变得怯懦,变得平庸起来了。通过这种对比,引人深思,女性的出路在何方?

最后,王红老师的点评到位,讲解深入浅出,不仅学生,老师也是收获颇丰。

杨冬梅老师

昨天听了王老师的《祝福》《玩偶之家》群文阅读课,有很大收获。一、本节课重点突出。王老师将文本分析的重点放到了两篇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手法分析上,贴合了高考小说的考察要点。从学生的上台展示,到王老师循循善诱,共同探讨出了较为成熟的答案。二、学生表现活跃,可见平时训练有素。学生预习充分,上课积极主动参与讨论。三、学案编制由浅及深,内容丰富,形式富有变化。

刘玉梅老师:

王老师这节课讲的是“何处是归程”-----“玩偶之家”和”伤逝”中的女性形象解读及命运关怀的群文阅读,听完这节课,我感触颇深,现在总结如下: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目标符合新课程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本领域的教学特点。

2、教学方法灵活,颇具启发性。根据预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调解教学步骤,课堂内有提问,有讨论,有自己的自主发言,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确保了课堂的高效。

3、教师业务素质良好。教师的教态亲切,语言规范。

4、教学效果显著。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在课下对文本研究得很透彻,再加上课堂上老师的点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

(通讯员 战明;摄影 战明;审核 卢岳生)

上一篇:盛丽娜名师观摩课简报 下一篇:张兴华名师观摩课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文化路156号 邮编:253013
COPYRIGHT © 德州市第二中学 技术中心

鲁ICP备190520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