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研究  课程研究
王红名师观摩课简报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js  发布时间:【2019-5-20 8:28:44】  文章录入:GLX  浏览: 2994 次

 5月14日王红老师在录播室为大家展示了一堂主题为“宝玉挨打”的名师观摩课。本堂课首先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情节,通过分析小说品读人物形象,尝试用研究性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红楼梦》主题和人物鉴赏能力,充分理解经典的时代性和永恒性,是一堂既符合传统教学目标又勇于创新的示范课。

一 观摩课照片

二 观摩课图片欣赏




三 课件链接

/xxnw/user_gl/edit/attached/file/20190517/20190517082271437143.ppt

四 教学设计与反思

此次教授设计的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梳理小说的情节。2.通过分析小说塑造人物的丰富手法,品读各种人物形象。3.尝试研究性阅读方法,通过《宝玉挨打》培养对《红楼梦》的主题和人物鉴赏能力。4. 既有传统目标,有尝试创新。

首先学生在理清文章思路,梳理小说情节的安排,比较全面,但是不会概括,语言不够简洁

在分析鉴赏人物的时候既能阐释出传统人物的的性格,又能人性化的解读,而且把人物当成丰富具体的人,展示人的时代性和人性的复杂性,学生各抒己见,课堂生成比较丰富。

在最后的头脑风暴,希望学生在此环节形成辩难质疑,抛出这样的问题。

《红楼梦》在第一章节里写道宝玉是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与父亲希望的“留心于孔孟之道,致力于仕途经济”格格不入,最后导致父子矛盾的爆发 也有人认为宝玉固然有很多缺点,但是宝玉有一,却是千百年来古今天下男子不及的,那就是气度。这种气度是对女子,对仆人,对敌人,他都能做到怜悯宽容和忍让、尊重。宝玉,其实是《红楼梦》中的菩萨。那这样的宝玉到底该不该挨打,你如何看待?学生在这一环节 ,产生辩论热潮,打不打,各有道理,很多学生既能走进文本,又能走出文本充风解读到经典的时代性和永恒新,体现名著对真善美的追求,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艺术,课堂上我个别指令语速太快,学生反思时间不足,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根据老师指令去思考,很对时候照本宣科,不够灵活。课堂倾听能力差。

    通过这节课的名著导学鉴赏,学生对《红楼梦》的解读,理解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多切身的感受。

五 教师简评


贾才芳老师:

    王红老师执教的《宝玉挨打》是一节以长卷学案为梯航的名师观摩课。这节课目标设计准确合理,环节清晰流畅。突出了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学习主导的理念,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作为小说教学,把人物形象作为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抓手是极其必要的,这也是这堂课的关键所在,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他的要素诸如情节、环境、主旨等都被带动出来。“宝玉为什么挨打?”和“挨打后众人都有什么反应?表现了什么心理?”贾政、王夫人、贾母,尤其是宝钗和黛玉的形象以及二者不同性格也就呼之欲出了。在教学环节设计上,王老师给学生一个自由讨论展示的舞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老师引领点拨到位,学生展示精彩纷呈,给人留下较深印象。本文语言之美无与伦比,还应指导学生多读多揣摩感悟。

董华老师:

    王红老师的观摩课《宝玉挨打》是一堂成功的课。

    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环节清晰。按照小说的特点,先理清了情节,后分析了人物,进而总结主旨,水到渠成。

     二、课堂活跃。这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讨论热烈,展示充分,尤其是关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大家各抒己见,分析有理有据,可见平时训练有素。

      三、点拨到位。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及时总结,有的表扬,有的指出不足,学生当场受益,印象深刻。

    学案设计科学,符合认知规律,尤其最后"宝玉该不该挨打"的问题设置,将文章内涵引向深处让学生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

孟霞老师: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王红老师执教的《宝玉挨打》,不但让我们认识了具有叛逆性格的宝玉,而且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王红老师的这节课,大胆创新,设计新颖,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融思想,情感,方法为一体,尊重学生独特想法,点拨恰当,鼓励质疑,课堂活泼,实效性强!

    首先,教师根据文本特点,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要特征;

    其次,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及独特体验,引导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解读、品味、营造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

史文义老师:

    五月十四日下午,听了王红老师执教的[宝玉挨打]一课,收获颇多。一,教学环节十分清晰。整堂课导入,夯实基础,鉴赏文本,文本升华。环节清晰,衔接自然。二,充分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设计了三次讨论,深入细致探讨文本。学生踊跃发言,教师点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三,分析人物形象独辟蹊径。王老师指导学生从人性的角度来把握和分析人物形象,而不是给人物贴标签。这就抓住了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使人物形象立体化,令人信服。四,授之以渔,教之以法。王老师不是把知识简单灌输给学生,而是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六 参与活动领导和教师名单


   范明浩 贾才芳 张秋山 苏曙光 孟霞 刘彩红 李志国 王祯 田文帅 李向坤 孙振华 王雨  焦霞玉 闫金刚 赵婷 刘辉 董华 杨冬梅 闫永新 慧海新 张运强 隋涛 刘福桥 马少东 王敏 刘玉梅 张羽 解甜甜 夏慧敏 张凯  张明国 史文义 姜志彬 蔡建筱 宋敏 张霞 陈秀霞 夏光星 马秀清  刘思仪 于冬梅 彭云 孙连平  崔奉莲  杨金红 霍慧祯 高淼



上一篇:闫立红名师论坛简报 下一篇:王秀芹、刘文凤老师教学成果展示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文化路156号 邮编:253013
COPYRIGHT © 德州市第二中学 技术中心

鲁ICP备190520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