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通过简单练声纠正打开状态,进一步增进中低音区的训练,简单了解歌唱器官。
【教学重点】:能较好体会打开状态,注重把握正确的口形 ,注重作品的艺术表现。
【教学难点】:半打哈欠状态的保持,正确的声音概念。
【教学过程】:
一、 练声曲:
1、1=C 2/4
3 2 | 1 2 | 1 - ||
啊……
2、1=C 2/4
5 3 | 1 - ||
啊……
哦……
3、1=C 2/4
1 2 3 4| 5 4 3 2 | 1 - ||
咪…… 嘛…… 啊……
4、1=C 2/4
1 3 5 6 | 5 3 1 | 1 - ||
咪…嘛… 啊……
5、1=C 2/4
5 3 4 2 | 3 1 2 7 | 1 - ||
呢…吶… 呢…吶… 啊…
二、 简单介绍人体发声器官:
讲解重点:
1、歌唱首先要找半打哈欠或吸气的状态,重点是要保持住这种状态。
2、一定要先吸后唱,软腭要抬起来,下巴放松,咽腔要打开。
3、要多体会吸气横隔膜的下压力和呼气腹肌的支持力(教师示范)。
4、练声时要注意“i、a、o”的口形,面部笑肌要抬起来(教师示范)。
5、整个身体也要打开,放松。
三、分析、演唱作品:
作品分析、演唱:
1、这首艺术歌曲歌最初收在肖友梅的歌曲集《今乐初集》中,于1922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2、20年代的中国,内有军阀混战、外有帝国主义的欺凌、压榨,富于爱国热情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对山河破碎、国家沉沦的混乱时局颇有感慨。
3、这首短小的歌曲以含蓄的语言和深刻的音调,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意味深长、富于哲理性的问题,反映了爱国知识分子对当时军阀混战、山河破碎的祖国的深沉的忧虑之情。
4、全曲是单一乐段结构,旋律起伏、流畅、潇洒,情绪较为平稳。
5、整首歌在四个匀称的乐句之后,接以两个三度下行的叹息似的音调,显得从容不迫,含蓄不露。接着,连续的三连音和上行跳进,把歌曲推向高潮,随后即以感慨似的旋律进入完全中止,提出“你知道今日的江山,有多少凄惶的泪”的主题。歌曲最后又出现了沉吟似的尾声,像是经历沧桑的长者发出的具有哲理性感慨,更觉余韵无穷,耐人寻味。
6、这首歌曲虽然短小,但“五脏俱全”。演唱时一定注意力度、速度、节奏的变化。
7、演唱中体会“哦、啊”的打开状态。
五、课后小结(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