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2名师观摩课,收获颇丰。
示弱、鼓励的力量
2018年6月17日
今天高一十二班的晚自习时间,我在教室陪伴学生们学习,期间数学课代表之一——马致远问了我一道比较难的题目.
我先让他说明了他的想法,有明显的错误,我先纠正了他的错误,并告知不要指望我,当时我还没有好的方法。然后鼓励他虽然想法还不成熟,但很有道理,再完善一下应该可以解决问题。他若有所思回到座位,冥想、写写算算,一会儿功夫又带着成果来问我是否对,已经很接近正确答案了,但遗憾的是因为对数运算的不等价造成了错误。我又引导他发现错误并重新整理,很快,作品又呈现在我的面前——完全正确!对我来说也是个惊喜,我的喜悦溢于言表,对他说:“你努力的样子真得很帅!”他的兴奋你能想象吗?可以脑补一下,我看到他的嘴唇是颤抖的,对我说:“老师,我想出去一下,太兴奋了,想去跑两圈。”“准了!”是宣泄也是奖励吧。
其实解法不是唯一的,他回来后,我对他说:“平静后想想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出乎我的意料的是,他居然又提供了一种经典做法。真得好棒,为他高兴、为他骄傲!针对他平时眼高手低的缺点,我趁热打铁,教导他:“学习中能独立解决难题固然可贵,但也不能忽视基础题目的正确规范解答。”他也深以为然,欣然接受。
我想今天的经历对他的影响是深远的吧,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反思我们的交流过程,应该是“这道题我还没有解出来”刺激了他的战胜困难的欲望吧,所以在与孩子的交流中适当地示弱不失为明智的选择。是那句“你再想想,你能行的。”给了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吧。我想我很庆幸今天用的处理方法,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会发扬光大的。
讲授“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有感
2018年6月15日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的内容是高中数学必修五的部分内容,对学生而言,应该算是复习内容了。因为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在高中数学必修一又系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函数的零点等内容,当时都有涉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侧重于用二次函数的图像解决问题。
上课前我预想这节课对现在的学生而言应该是能轻松掌握的吧,上课时从学生的表情和反应看也确实如此,当时我的感受是特别愉快,心情很舒畅。但是,上课过程中学生的板演出卖了这种假象:我让两个学生分别在黑板上做一道相关题目,基础题、不难,结果双双出错,瞬间整个人都不好了。更惨的是批阅学生的反馈练习时,当时真的特别想哭,简直要崩溃了。
冷静过后,我终于明白了两个道理:一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彻底真得好难,越是简单的事越容易眼高手低。改变的办法必须是放手让学生去做。忽然想起了多年前自己学车的场景,开车无非是刹车、离合、油门、换挡,但对初学者而言具体操作起来却经常手忙脚乱,必须得多加练习。劝自己:给学生些时间吧,着急也没用。可是,教学任务怎样完成呢?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吧,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二是想要改变一个人真得好难,既然改变别人难,那就改变能够改变的,并试着改变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发挥榜样的作用,争取影响更多的学生更加严谨、缜密,使他们更优秀。
这一届高一和以往又有不同,他们更浮躁、更注重享受,不愿意做练习题,作为数学老师真得很尴尬,学数学不做习题犹如进宝山一物不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期待学生的转变。
高一女生公寓午休检查有感
2017年11月14日
今天的午休我来的比往常要早些,目睹了女孩们午休铃响前的匆匆——匆匆地洗头、吹头;匆匆地收拾杂物;匆匆地去厕所、上床,期间偶有豪爽的女孩高声发表感慨,见到我候在门口不好意思地突然禁声了。铃响后的半小时左右时间内,有的在奋笔疾书,有的在捧书阅读,有的对镜贴花黄,还有的是真的困极了吧——倒头大睡。1:10左右多数孩子都睡了,多余的是我的脚步声,如此岁月静好,甚好。
名师观摩课反思
2017年11月29日
今天的观摩课我讲的课题是《弧度制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这节课的难点是理解1弧度的意义,重点是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
授课过程中对比角度制采用问题引领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动手推导,自己感觉难点突破了,重点突出了,但是在做练习题时有一道题目出难了,需要改进一下。
和平时的课堂一样我也一直克制着想说的欲望——提醒自己少说点儿,少讲点儿,但操作起来确实很有难度,自己感觉这节课还是讲多了。我会继续努力,尽量少讲,尽量多地放手,把时间还给学生。
数学是有些难度的,但我会尽我所能让课上得深入浅出,至少我愿意去尝试。作为一个数学人我愿意为让更多的学子爱上数学做出努力!
用爱和坚强书写教育人生!
2017年12月6日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也就意味着我们要选择“神圣”;我们的职责是去教育别人的孩子,去爱别人的孩子,有时甚至还要以牺牲自己的孩子为代价;我们也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学生和自己内心深处的压力,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及时调整心态,让自己变得更坚强,用笑脸去迎接所有的不如意!
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原点和皈依。老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工作形式和方法,而是师德的根本和实质;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能源,它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它是点燃学生心灵火花的燃料,也是“后进生”能够进步的希望。而所谓的“后进生”恰恰是最需要老师的关爱的,对这部分学生的爱才是教师的崇高境界。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这是发生在2011届学生身上的“小故事”:一次单元测验过后,晚上十点四十我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老师,我是张宇,我特别难过…呜呜…全世界的人都比我的数学好,我数学只考了五十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的心真的痛了一下——应该是睡觉的时间了还在想自己的不足,她是个有责任心的好孩子,很感动;学生没有学好,老师也难辞其咎,很自责。我知道如果我不做点什么,对张宇来说,这一晚可能是个不眠之夜。当时我给她回复:“老师知道你很难过,数学没学好咱俩都有责任,今天先好好睡一觉,算是学数学了,明天去办公室找我,你挺聪明的,咱们共同想办法。”下一次考试时,虽然还是不太理想,但是她做得好多了,我在试卷上写了几个字:“恭喜你,有进步,继续努力!”。她的高考数学成绩是120分,题目比较难的情况下这是很不错的。对所谓的“后进生”,只有诚挚的师爱,才能清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他,希望他进步,这样就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觉性,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有时我在想,如果当时我没有及时回复张宇,对我而言,只是错过一个教育学生的机会,但对张宇来说,没准会一辈子遗憾!
俗话说:“分,分,学生的命根”,殊不知,学生的分数也时刻纠结着老师的心,老师是多么渴望自己的学生个个“成龙、成凤”啊,很多老师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为此奋斗着。但是,生活总是会有些不如意,学生的成绩或许会不理想。我的心也被深深地刺痛过:2011届我教的六班的数学,在平时的考试中成绩经常不理想,为此,我哭过、抱怨过、自卑过、请教过、反思过、改革过,但是从没有放弃过,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的高考成绩还不错。在那个三年中,我真得付出了太多,无论是对学生的感情还是自己的业余时间,我认识每位同学写的字;当然也收获了很多,无论是学生的尊敬还是专业上的进步,所以我痛并快乐着。现在的寥寥数语过程尽显,其实曾经的艰辛仍然历历在目,并且会永不忘记,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高考题公开后,我认真研究了当年的数学试题,并估计了每位同学的可能分数,多数还算准确。或许有些老师正经历我所经历过的,痛苦着我的痛苦,我想说的是:“这是天将降大任于你,请勇敢面对,你的付出总会有回报,阴霾过后见彩虹”;或许我还会经历曾经的“磨难”,无论怎样,我会坚强地面对挫折,享受“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快乐地面对我的学生,同时将我的坚强和快乐传递给他们,教他们享受生活的苦与乐!
如今我真得明白了“教育无小事”的真谛,争取让我的每个学生天天幸福满满,个个心中充满阳光;或许我们没有办法避免压力,但是我们可以用“海纳百川”的心态迎接一个个挑战,享受育人过程,收获感动和幸福!生活真得很美好!
化茧成蝶
2017年3月10日
今天的第二节课我是在高三六班上的,整节课我都很是忐忑,原因是这样的——
昨天批阅学生的作业时发现了一小部分学生没有改错,于是把他们的名字记录下来,打算第二天利用课前预备三分钟的时间找代表去板演,万事俱备只等上课,一线老师们应该能体会那种成就感。
今天我胸有成竹地走进高三六班的教室,投影已准备好的题目,找了一个很文静懂事的女生——杨燕妮去做,结果规定的三分钟过去了,她依然没有得出答案。从她的解题过程看,她选择了之前记忆的结论(已知圆的一般方程得圆心和半径),但是结论记错了。我也了解到其实有一些学生是喜欢用结论的,但弊端也立刻显现出来了——容易记错且不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数学素养不够。我还是建议学生用配方法将一般方程转化为标准方程,相当于记住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是让我忐忑——或者是担心甚至有点自责的是:燕妮回到座位上就默默地哭泣,我趁学生做小练习的间隙走到她身边,安慰她道:“老师没怪你,有收获就好,不要难为自己。”但是她整整一节课都没有平复下来,一直在抹眼泪。说实话,当时的我有些心疼,但却毫无办法。还好,下课后她跟我来到办公室,首先给我道歉,依然泪流满面。她说:“我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就是想哭,这道题我仍然不会。”或许这是大考前压力的宣泄吧。我让她坐下来帮她找错误,还好很快做出来了,她也破涕为笑,心中满满地成就感。利用大课间我们聊聊(我感觉她有些脆弱)。我表达了我的观点:老师知道你想做对、表现得完美,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节课中有收获成长了就好。如果今天你觉得很没有面子,那你调整好心态,好好复习,近期目标一模考个好成绩,进而考个好大学,如何?”最终我们达成一致意见——人生有快乐如意,也有诸多不顺利,不必太在乎一些小的得失,也不必太在意别人的讨论。
希望今天的燕妮能学到很多东西——不仅数学知识,更是对人对己的态度,希望她越来越好,也希望我的每个学生都越来越优秀,都能化茧成蝶!期待着。。。。。。
美好回忆
2017年12月10日
今天是星期天,难得闲暇整理房间、物品,令我兴奋的是发现了给2014级毕业学生的留言,倍感亲切、感动,竟有分享的冲动——
“我可爱的孩子们:
拿起笔来竟有无限的感慨,可惜的是我不善于表达,不知道怎样描述才能更贴切地体现我的不舍与不安,或许是无声胜有声吧。
我关注了你们三年,每位同学在我的记忆里都非常深刻:我知道你们每个同学的个性、习惯、数学学科的易错点,甚至我知道你们的爱好,你们的“小秘密”,非常感谢你们,是你们让我感到我仍然很年轻,我还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高考前的这几天,每分每秒都是弥足珍贵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调整状态、紧张地复习功课、保持身体健康。我知道你们多少会有点儿担心,怕自己考试失误,这是正常的想法,不必太在意!一定要抓好学习常规,数学题要亲自算,千万不要眼高手低,每天做适当的练习,让自己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我的学生我知道,老师们相信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相信自己,超越自己!永远关注你们,加油!”
看着已泛黄的纸笺,回忆那三年,已泪眼婆娑......
责任
2017年12月11日
近期感冒的人特别多,我的学生也有不能幸免的,很是心疼、揪心。
高一七班的张秋阳同学已经连续发烧几天了,吃药打针就是不退烧。今天早晨接到秋阳妈妈的电话:
“闫老师,今天数学课是复习还是讲新课?”
“因为教学进度的问题,必须学新课了。”我实情告知。
“我让她坚持去听课。”
“等孩子好了我再给她补,今天别让孩子出门了。”
“没事,穿厚点儿,她愿意去。”
我很感动,我想:孩子生病还坚持上课,我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秋阳的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属于有待提高的。近期我能感觉到她的用心——每天坚持来办公室问我问题,虽然问题还比较简单甚至有时问的不在点儿上,但是是经过独立思考的就是好的。虽然她的成绩还没有明显提高,但是我能感觉到她的进步——比原来开朗了、自信了、勇敢了。其实有了这些,成绩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我很欣慰,也很期待……
我突然想明白了:好好上好每节课,认真批改每份作业,耐心辅导每位学困生,让学生们少走些弯路,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这就是帮了学生了吧。
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每位师者的责任。
午休检查杂谈
2017年12月12日
今天的女生公寓午休秩序井然,我的心情相跟着也特别舒畅,在如此渴望睡觉的时间段,竟也发现了几件趣事,很想与大家分享:
今天算是挺冷的吧(-6°/3°),有几个女孩为了保持她的“豆腐块”型被子,宁愿瑟缩在备用的小被子里,也不舍得用“豆腐块”,忽然感觉她们懒的如此可爱。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那时生活虽然很艰苦,现在想来却也非常美好,很是怀念。
一个学生不小心打破了暖瓶,楼道里洒了些水,怕有人滑倒,我让值日生用拖把拖干净,看她们拿拖把的架势就知道——在家很少做家务。现在的孩子确实应该多参与些家务事,增强家庭责任感,进而增强社会、国家责任感,而不应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样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不利。
还有个女孩在用手机——这个时间段已经禁止再用了,我轻轻地走到她面前——她正在订闹钟,是早晨起床用的,仔细看了看,她设置的闹钟时间居然是四点半左右,她解释说想早起背书。我感觉还太早了——一则可能会影响舍友休息,二则睡得太少会影响第二天的上课效率,得不偿失。我们沟通后,她表示不会影响别人自己白天也不困,她想尝试一下。也好,现在是高一,失败了再改也不迟晚,我给她犯错、改错、提高的机会。
对高中生而言午休是很重要的——因为晚上睡得晚早晨起得早,很多孩子睡眠不足。午休好了会大大提高下午和晚上的学习效率。高中生应该重视午休。
午休趣谈
2018年1月9日
今天的女生公寓午休依然是秩序井然,这已经是连续四周秩序井然了,特别棒!是不是这届高一的学子终于要开启高中模式了?但愿如此,等得好辛苦。我的心情相跟着也特别愉悦,发现了几件趣事,在此与大家分享:
我发现了睡觉戴眼镜的孩子,是做样子应付老师检查吗?看状态不像。原来以为戴眼镜睡觉是担心做梦看不见路只是一个笑话,现在看笑话也是源于生活的吧。我很想走过去帮她摘下来,但怕打扰孩子们的休息,我还是忍住了这种冲动。
我还发现午休前学习的女生中学化学的比较多,我在想是因为我们的帅哥主任是化学专家的缘故吗?
把思考空间还给学生!
---研究2011年山东省理科数学高考题有感
2018年1月12日
2011年6月,又送走一届毕业生,高考期间我带队去德州一中考试,考完数学,看到走出考场的学生的表现我的内心难以平静—有抱着老师哭的,有说“今年完了”的泄气话的,有撅着嘴闷闷不乐的……总之,感觉题目难、自己考得不好。
题目公开后,我迫不及待地做完了整套题,印象最深的是第7题、20题、21题和22题,其中第7题是对回归分析的考察,考前我们做过这方面的训练,谈不上难与不难;第20题,改革了传统数列的呈现形式,充分考查了考生采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21题考查导数,其实题目很容易下手,但由于是含有参数的运算,加大了题目的运算量;22题压轴题运算量较大,体现了很好的区分度。
我觉得学生之所以感觉题目难,主要是因为最后三个题处理的不好。通过亲身做这套题,结合学生的反映,有三点体会:
(1)狠抓基础,重视学生基本思想方法的运用,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这套题而言,如果基础打牢了,学生考120分并不难!
(2)强化选择题的训练,要想考高分选择题必须要做好,而这是很多学生做不好的。据学生反映,30分钟左右基本都能把选择题答完,但准确率却不能保证,这一点是很忌讳的。
(3)注重通性通法、一题多解和学后反思。有些同学反映第20题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数列的通项公式没有找到,从而失去了做对这道题的机会,而只要静心分类努力尝试,是不难得到正确答案的。丢分的同学真得好可惜,我的心跟着疼了,暗下决心:再也不能让学生吃夹生饭了,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纵观整套题,其立意朴实又不失新颖,选材寓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很好的考查了考生继续学习所必须的数学素养和潜能,是不可多得的好题,试题也给老师们指明了方向,也给师者敲响了警钟——一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不要剥夺他们独立思考的权利,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以上是我的一点真实体会,总感觉不能确切地表达我现在的心情,全当抛砖引玉吧!
直面学生打架
2018年1月12日
从教十六年,每天都有收获,七年前的那件事至今难忘,竟有不吐不快的冲动......
2010年10月23日,我按惯例去班里值班。刚推开教室的门,突然发现两个男生——他们坐前后位,正四目怒对、恶狠狠的,要打架的样子。我很怕他们打起来会伤害身体,出于本能,当时大喊:“刘朋、张伟超静!”可是他们都在气头上,还是拳脚相加了,同学也拉不住。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一个箭步站在了他们中间——我知道这样做很危险,自己很可能会成为他们的靶子。事实确实如此,刘朋飞来的一脚踢在了我的肚子上——我知道这是踢给张伟超的,并不是有意对我,我不怪他。但是的确很痛,能感觉出来并不严重,我知道当时我必须忍着。或许是因为这一脚是落在了我身上的缘故,他俩都有一些惊慌——一个对我说对个问我是否受伤。还好,“战争”表面上结束了,也只能是表面上的。
接着上课是不现实的了。我给班里的其他学生安排好任务,带着他俩到了我的办公室——当时我不敢让他俩单独相处,或许一句话不投机就又“剑拔弩张”。我们谈了很多,先是打架的原因——其实平时他们是很好的朋友,或许是学习压力大,一点小事就让他们大打出手,他们都表示很后悔,看得出来是发自内心的,以后还是好朋友;也有学习方面的,通过他俩我了解到其实学生的现况并不是太好,主要是家庭给孩子的压力大、自我的期望值也很高。我知道这也未必是坏事,毕竟现在是竞争的时代,所谓“优胜劣汰”,作为一个社会人,孩子们也必须学会适应!这样是不是就处理完了?
总感觉就这样结束这件事不是很完美,毕竟他们是犯了错误的。这时我提议到操场跑步,五圈,但不是惩罚,算是对压力的宣泄吧,我陪着他们。跑完后我问他们的感受,他俩都表示心里舒服多了,很痛快!以后会好好学习,这时我放心地让他们一块儿回教室了。
通过后来的观察,感觉他们的干劲都很高,飞快地进步着,最终顺利地考入理想的大学。现在都已参加工作,并小有成就,无论他们怎样看当年的“打架”事件,我觉得那一脚没有白挨。
有一种痛叫“我本可以”
——值班有感
2018年3月10日晚
周六晚上,高一年级副班值班,我是副班。
我在教室时纪律很好,学生们都是一副低眉顺眼、认真学习的样子,不禁感慨:过了一个年,孩子们长大了一岁,也更知道用功学习了,为他们的努力、惜时而欣慰,于是心情大好。
中途需要去办公室拿学案,怕惊扰了人家,蹑手蹑脚地我出去了。三两分钟的时间,已然换了场景,在教室的后门就能感觉到里面的不安分,我一惊,在后门的玻璃处仔细看:学生们三三两两地小声说着什么,偶尔还会相视一笑。或许是没想到我会这么快折回,也或许是因为聊得很开心,他们居然没有感觉到那两束愤怒的光。
紧走几步、深呼吸、劝自己:克制克制再克制,千万别发火,发火太有损形象了!稍稍平静些,我轻推教室门,说话声戛然而止。
又做表面工作,我更生气了。强忍住怒火,我们有了下面的对话:
“大家设身处地地思考个问题:假如做某件事失败了,原因有两种,一是我本可以,二是能力所限,哪种更痛苦?”
“第一种。”异口同声。
“为避免后悔,做事时应该怎样?”
“竭尽全力。”
道理他们都懂,说的比唱的好听,继续忍!
“那刚刚我出去后为什么说话?说些什么?”
“……”,思考状、不好意思状。
“我的经历告诉我:越努力越幸运,我现在就特别后悔在该学习的时候浪费了那么多宝贵的时间,希望大家不要步我后尘,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眼看着有些学生大把地挥霍青春,心真得痛了。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我的恩师也曾经教育过我们——“书到用时方恨少”,但那时的我觉得这样就挺好,放弃了努力。说实话现在后悔了,但青春已不在,我想为更少的人将来会后悔做些什么。我想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他们的忘年交,让他们的人生少些弯路。我不知道今天的谈话有多少人能听得进去并付诸行动,但总会有些好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