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一)
和天才对话
金淑敏
小蒋同学,高一入学以美术成绩第二名,文化课543分(班内最低)进入23班,我高一的班。
没入学多久,他的特点就暴露出来。上学卡点儿来,书写乱,作业随意性强,想交就交,不想交谁说也不交,所有的课代表都拿他没办法。面对老师的批评一脸漠然。同学们都称他“蒋爷”
在没有完全了解他之前,我不想“指导”或“修理”他。
因为和同桌上自习的时候小动作太多,影响其他同学,借着调位儿的机会,我把他调到最后一排和我同位儿。我想借机近距离观察观察他。
他很喜欢这个新座位,因为空间大。我的桌洞也塞满了他的学案和书。有时候桌面乱了,我就默默地
整理整理。慢慢地,两张桌子中间聚集了好几个大大小小各种颜色的旧纸箱,中间搭有小树枝,闲置
不用的筷子,胸牌带等。纸箱用小刀修剪成各种形状,装有学案,文具等等。所有这些零零碎碎的东
西,一根绳一提就起。前位儿的同学觉得好笑,我倒觉得这孩子动手能力强,有创意。虽然有点和周
围干净整齐地环境不搭,我还是默许了。
一次年级午休记录小蒋同学午休时间“玩棍子”。吓我一跳,要打架吗?下午课前,我说看看“棍
子”,他指了指放在两桌之间约有30、40公分长的枝杈。
“用它做什么?”
“没想好呢,我觉得形状好,将来可能会有用。”
“好吧,收拾好,可以课余时间搞创作。”
他冲我一笑表示答应。一次减分事件没有大动干戈,没在班内声张,没有任何批评,就这样被我轻描
淡写了
听班里同学讲,小蒋在校园里时常会用双手的食指和拇指框成方形来框风景。甚至送给好友的生日礼
物也是自己原创的漫画作品。家长说,他酷爱绘画,周日下午和节假日时间他在自己的房间里一画就
是几小时。
和小蒋的交流中,我慢慢地向他渗透美术专业的高等学府,央美,清华美院等,并把他的作品拿给刘
新元老师看,刘老师给予极高的评价。
他的文化科成绩在慢慢提高,高一期末在班里排40名左右。一次以戒骄戒躁为主题的班会课上他主动
发言:“如果你心中有了信念,就不会轻易浮躁了。”
家长非常高兴地告诉我,高中阶段是孩子从小上学以来最快乐的时光。
苏霍姆林斯基说:“和谐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个人内心的财富。”天才总是与众不同,表面平
静内心狂热,我一直这么认为,所以我从不过多地要求他,只是默默地关注,静静鼓励,适时地引导。
管得过多或引导的方向不对会把天才的才气和锐气弄丢,磨平。
教育案例(二)
小雨
周六上午8点,小雨自习课睡觉,不听班主任老师批评,结果被叫家长。老师愤怒,学生不服。
我接过了这个烫手的山芋。
我们边等家长边聊。
“孩子,坐下吧,你和老师之间有矛盾,自己心里舒服吗?我想帮助你,咱们聊聊,我相信你会说实
话。”
简短的开始,一米八的小伙儿还没开口说话就摸起了眼泪。
小雨告诉我,他总感觉老师和班委故意收拾他,他和班主任,班委以及周围同学相处地很不愉快。听完
小雨的诉说,我觉得他内心一定很孤独,突然间同情起这个“违纪生。”
爸爸如约而至,怒视儿子,莫然老师。还没坐稳就滔滔不绝讲述自己的上学光荣史同时不停地数落孩子
在家,在校,生活学习上的种种不是。孩子几次想说话,刚抬起头来就被爸爸批了回去。在老爸眼里一
无是处的孩子无奈的一直低着头用手摆弄着自己的书包带儿。
家长眼里没有任何优点的孩子,怎么会正确看待和老师同学间的关系?
趁家长稍稍停顿,我终于有了说话的机会。
“孩子不是你的复制品,他不可能和你一模一样。现在孩子需要的是我们的帮助,而不是一味的数落,
批评。你一直把孩子放在你的对立面,他当然在家不会听你的话,在学校也不会跟同学老师建立起相互
信任的关系。建议您回家跟孩子进行耐心细致的交流,当面表扬孩子,放大他的优点… …”
再次见到小雨是几周后在楼梯上,他微笑着主动跟我打招呼。
一次谈话可能对小雨帮助一点点,但至少这是他的转折点。
教育案例(三)
调节
下午下第二节课的时候J同学和K同学从三楼走上来,两个一米七八的大个子,晃晃地;磨磨唧唧地跟我进了办公室。
“老师 ,X老师不让我们听课了。我们没说话,但是他说我俩上课说话。”
听到这儿,我就猜个差不多发生了什么事儿。
我什么也没说,让俩大个子回去上第三节课了。后来经了解老师,正如所猜测的那样,J、K说话事儿小,关键是顶撞老师。
课外活动二的自习时间,我在班里召开宽容为主题的班会。暂且不说老师批评的是对的,我们应该尊重老师。如果老师看错了,批评的不对,也不应该顶撞老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无论和谁相处应该懂得宽容和理解。
课后,学生主动去找老师交流,认错。经历这场小风波后,师生之间的了解更深了,关系也更融洽了。
每个学生理想中的老师都是博学多才,幽默睿智,宽容大度,总之学生心目中的老师应该是完美无暇的。我们努力做到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但是也应适时给学生传递宽容大度的心态。
教育案例(四)
告别紧张
李涵近两次的大考数学成绩105,108,远远不是她真实的水平。
经了解,成绩和实力之间的差距这么大主要是因为考试期间紧张,大脑一片空白,导致发挥失常。
我和数学老师葛红老师经过多方面了解,孩子的紧张来源于父母的压力。李涵的父母都是老师,对孩子要求高。孩子品学兼优,学习习惯很好,对自己认真负责。这种状态下,懂事的她考试的时候出现紧张的情况是必然的。
趁家长会的时机,我和葛老师都给李涵的家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一致达成共识,不再给孩子加压。在学校,葛老师要求李涵每天的作业定时做,以制造紧张的气氛。磨练孩子的意志。
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孩子告别了考试紧张,终于可以轻装上阵,发挥出自己的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