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活动  科研活动
青年教师学校授课简介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5-12-23 9:07:23】  文章录入:GLX  浏览: 5393 次

青年教师学校授课材料(一)

浅谈微课题研究

德州二中    朱琳

对于有着15年工作经验的我来说,做教学研究也是近几年才有的事儿。论能力、资质、研究成果,我都没什么资格给你们——我校优秀的青年教师们讲课。你们都是青年才俊,都是我们学校的希望和寄托,而且也都曾在大学里或研究生阶段做过某种研究,所以,今天我只以德州二中第一届微课题成果奖的获得者的身份,将我对微课题研究的粗浅认识和大家分享一下,以共勉。我要讲三个问题:

一、要做微课题研究。

特级教师魏书生先生说过,他的成功就在于“用平常心,做平常事”,不论是在学生习惯养成、班级管理、教学研究方面,他都积极思考,乐于创新,取得了优异成绩。所以,才会有一种现象让人生羡——每一年,魏书生老师总有约一半的时间在外地讲座,而不能给学生上课,可他的学生却总能自学得很好,成绩遥遥领先。魏老师说他是一个懒人,所以常想一些办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的微课题研究也是如此。有位老师说过:微课题研究是懒人该做的事儿。我很赞同。因为它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研究,如果做得好,它会给老师和学生带来长久的、较大的教育收益。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我们要做微课题研究。

微课题研究是什么?它的主旨很简单,就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不断实践中提升出新理论的过程,而研究所生成的理论一定是对教学有指导意义的。就像卢岳生主任所说:只有通过研究把教学效果变好了,它才能称之为微课题。

二、怎么做?

微课题研究一般分为3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题阶段。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有微课题立项、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制定

研究方案等。这一环节中最重要的就是选题。一定要根据教学需要和校本情况,确立一个有研究价值的微课题,这样,它的研究成果才可能有较大的指导意义。此外,还要注意3点:1、微课题的确定要严谨、规范;2、微课题的切入点要小;3、微课题的题目必须注意要点突出(题目名称应包括项目范围、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比如,上学期我确定的微课题项目是《高二英语早读课单词小组检测实效性的实践研究》。其中,“高二英语”是阶段范围;“早读课”是课时范围;“单词小组检测”是项目范围;“实效性”是研究内容;“实践研究”是方法。再如,张凯老师设立的题目——《小组合作编纂高中语文知识清单的实践研究》也符合严谨、规范的要求。

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开展研究活动;2、建立研究手册;3、做好组织管理工作;4、记录、整理研究资料。像我们高中的微课题研究资料,主要有理论类资料(文献)、方法类资料(操作案例、方法论等)、事例类资料(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案例等)、实物类资料(会议、活动照片、课堂实录、PPT、获奖证书、师生作品等)这几种。

结题阶段的工作就不那么复杂了。首先,我们要收集、整理微课题项目的研究材料。然后,根据整理出来的材料,撰写微课题研究报告。一般的大课题结题报告中的项目分为10个左右,而我们的微课题研究报告主要包括以下5大项即可,建议用时5-10天:1、微课题简介,其中应包括微课题研究背景、所要解决的问题、理论支持及界定、预期效果这四个方面。2、设计工作安排及进度,也就是具体的研究方案,应包括每个阶段的计划时间和具体研究工作内容。3、研究过程,即研究实践的记录,其中应呈现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4、研究成果与成效分析,教师应用简洁的语言呈现出微课题研究的成果,并进行分析。5、总结与反思。

三、方法和态度最重要。

学科不同,课题不同,研究的方法也大不相同。而初涉微课题研究的我们更应该多多积累,所以多阅读优秀的理论书籍很有必要。我建议大家至少要读2类书,一是研究指南类,二是成果集类。比如,我现在读的是《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指南》和《润物细无声——中学英语课例与微型课题研究成果集》这两本书,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推荐袁玥的这本《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指南》给大家,它教我们如何起步,如何思考,如何实践微课题研究,是受到广泛好评的一本书。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方法固然重要,而态度永远第一。毛泽东说过:敌人最怕认真二字。教学如此,课题研究亦然。让我们踏下心来,多思考,多发现问题,把它们记录下来,或积累、沉淀,或亲身投入到微课题研究的实践中。相信大家在教学和课题研究上都有无穷的潜力!

青年教师学校授课材料(二)

高效课堂的几个细节

   孟霞

关注课堂细节是追求课堂高效的必经之路。

细节一:明—课堂目标要明

有了教学目标,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因为在目标的指引上,老师和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该完成的任务会很快完成。

  为什么有时上课会让人有“没有目标”的感觉呢?我反思了一下,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

  其一,备课不充分,对教材陌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内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到底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是考点,哪些是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哪些是可以一带而过的,心中没数。因为心中没数,教学中自然不能突出目标,使整个教学设计无章法可循。

  其二,没有“目标意识”。不可否认,有时对教材是熟悉的,也下了一番功夫,但没有写下来,课堂也没展示出来,由于缺乏这样一张“图纸”,“施工”的时候便很难科学,中途变卦的情况也会出现。好像“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是哪里”。

所以,课堂目标是备课的重中之重,没有明确和具体目标的课堂是低效的课堂。

细节二:巧—课堂问题设计要巧

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维,而且好的问题还可以触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因为问题问的巧妙,学生会受教师问题的激发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在对新问题的发掘和解决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不断加强。这样,问题教学就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语文教师的教学也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讲《最后一片常春藤叶》这篇小说的时候,我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提出了三个问题,

问题一:为什么要画?——小说情节与环境

问题二:是谁画的?——小说人物

问题三:怎么画的——欧亨利小说结尾的妙处

通过以上三个问题揭开了神奇叶子的秘密,学生们很感兴趣,课堂效果也不错。

此外,老师提问不应只提问少数同学,应该提问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要抓住学生回答中的精华,深挖教材;老师要尽量跟着学生的思路走,不要硬牵着学生向前走;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要做出及时的评价与鼓励。

细节三:简—老师语言要简

闭上眼睛想一想从小到大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能有几个?恐怕是寥寥无几;

绞尽脑汁想一想从头到尾我们上课学的什么内容,老师是怎么讲的?几乎是没有印象;

那我们十多年的学习到底学到了什么呢?恐怕只有从老师那里学来的知识还伴随着我们。由此作为教师我们来换位思考一下,我的学生能从我这里真正得到什么呢?是的,只有知识与能力才是永恒的,才是学生真正应该得到的。所以我认为教学的首要功夫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精彩才是老师的精彩。

我们传统语文课堂老师往往旁征博引,热闹非凡,有点像老师领着一群孩子去打枣,你一竿子,我一棒子,打得欢天喜地的,把枣子打了一地,这时下课铃响了,孩子们一哄而散。那些机灵的孩子还有可能在打枣的过程中,捡几个尝尝味道,那些瞎起哄的,就什么也没得到。现实生活中仍还有许多老师在课堂上只是展现自己的精彩,讲课讲得眉飞色舞,唾沫星子乱飞,学生们只有听的份,根本没有表现的机会,一节课下来刚看老师表演了,学生收效甚微。

那如何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呢?这是个讨论不休的话题,在这里我简单谈一下我的几点认识。

首先,老师你要放开手,让学生自己走。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然老师也不能完全置身事外,简单的点播与及时的点评是十分必要的。这就需要老师熟悉文本,统筹把握,灵活处理。

此外,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往前走,课堂就是展现学生精彩的舞台。学生要在课堂上多读,多说,多写。

细节四:细—小组讨论的要求要细 

说到底,小组讨论只是一种形式,但我们不能流于形式,  在许多课上,老师要求小组讨论后,许多学生还沉浸在独立思考之中,被迫小组讨论,为了突出讨论的热闹,胡乱说一通,待到汇报讨论结果时却鸦雀无声。既使有了小组讨论,也没有给充足的时间,有许多的讨论往往一分钟都不到,有的甚至只有十几秒。学生刚刚进入讨论状态,老师又要求大家交流。讨论也就这样匆匆地开始,草草地结束。这样的讨论与其说是合作学习,还不如说是搞形式主义。

小组讨论只是一种学习方式,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小组讨论对于善于交际的学生来讲比较适合,而对于性格内向、喜欢独立思考的学生来讲,无疑是一个大障碍。由于过多过急地采取小组讨论交流,一部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过少,另一部分学生的思维产生惰性,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学生思考的权力都被讨论交流"剥削"去了,哪里还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所以,为了让小组讨论不流于形式,我们在小组讨论时,要求要细。讨论前最好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讨论时必须要求明确讨论目标并且明确每个人的责任,谁做什么,怎么样做,都必须交待清楚还必须特别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只有学会倾听才会学会交流;讨论的时间也要明确。其实,讨论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大组交流、全班交流,只要是有效的形式,都是合作学习
    高效课堂的细节还有很多,以上四点只是我不太成熟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希望大家能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上一篇:我校召开市美术联考成绩分析总结会 下一篇:本学期我校微课题第三次交流活动简记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文化路156号 邮编:253013
COPYRIGHT © 德州市第二中学 技术中心

鲁ICP备190520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