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德州晚报》对我校教师团队培养工作的报道一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js  发布时间:【2018-11-29 10:21:24】  文章录入:GLX  浏览: 4103 次




德州二中系列报道一

       |发挥名师引领,搭建多方平台| 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 通讯员 卢岳生

近日,在刚刚结束的德州市高中教师说课对抗赛上,德州二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18位教师参赛,16人获得一等奖。更值得称赞的是,自市教育局举办本项赛事以来,该校取得了十年九冠的骄人成绩,彰显着整个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多年来,德州市第二中学以“塑造博雅灵动之生命个体”为培养目标,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走内涵式创新发展道路,取得显著成效。学校连年获全市高中教学成果一等奖,先后获全国和谐校园建设典型学校、全国创新型学校、全国信息化教育实验学校、山东省科普示范学校、山东省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诸多荣誉称号。

德州二中党委书记、校长李本禄告诉记者,想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不能牺牲学生的今天去谈明天,一名合格的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对学生的生命、生长和生活负责。那么,如何培养合格的老师就尤为重要。

培养专业标杆,为教师成长搭台铺路


“业务不精就没有育人之德。”李本禄认为,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只有教师成长起来,才能实现学校教育软硬件双提升,真正实现学有优教。因此,德州二中于2015年成立了名师工作室,每两年评选一届,截至目前已评出张文刚、牛卫涛等名师共25人,定期举办名师论坛,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同时,每两年评选一届班主任标兵,通过举办班主任标兵论坛发挥他们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

教师发展处在充分研究“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实施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工作规划”和“名师培养工程”等方案,通过校本培训等活动全面提升教职工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并以每位老师的特长为导向,开展特色教学,将绩效考核标准从最初的只看考试成绩转变为工作量、育人效果、考试成绩综合评判。

为了实现依法执教,让老师们充满职业幸福感,学校还通过评优树先、设立党员示范岗、开展党团活动,助力老师们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

磨砺授课亮点,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是呈现精彩课堂的基础。”德州二中高三年级副主任牛卫涛说。作为该校的首届名师、市级教学能手、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他对于“优质课”有着独到的评判标准。为了能讲出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物理课,自2004年走上教师岗位,他一直坚持在自己上课前,多听几节老教师的课。不仅是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更是学习他们的工作态度和人格魅力。

牛卫涛认为,一堂课想要讲的让学生喜欢,就要有亮点,这种亮点可以是幽默风趣的讲课风格,也可以是精彩完整的课程内容,甚至自己在讲课时出现失误被学生指正,也可以成为课堂中的亮点。同时,他善于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为课堂增设一些小实验,比如近期他便结合备受关注的“小熊爬山”新闻,为学生们讲解了“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原理,备受学生欢迎。

此外,他还在课堂中实行“小组承包制”,每个小组承包几道题的解答和讲解任务,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知识点的印象。“老师要勤在课下,在课上要学会偷懒。”他主张,让学生们“做主”课堂,充分参与进去才能真正了解到知识。

树立教研意识,为岗位注入活力

“学生的幸福与老师的教研发展是一脉相承的。”首届德州市名师,德州二中高一年级主任张文刚,他认为,有智慧的老师一定有拥有较强的教研能力。而一个有教研意识的老师,一定更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不是只凭借已有的经验教学。

这就体现在,老师自己是带着思考和探究走进课堂的,而不只是带着知识和任务。比如,一名学生迟到了,或者一名学生没能顺利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每天比比皆是的现象,在没有教研意识的老师眼中只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有教研意识的老师,则会思考这名学生是否身体有恙?表达能力不佳?或是知识掌握不牢等背后的原因。

因此,这也便决定了一名教研能力强的老师同时也一定拥有更多“育人”的耐心,长期保持思考与探究的心态,也使其很难产生职业倦怠感。为了培养教师对课堂的热情和兴趣,张文刚在组织教研活动时,每周都会选择不同的视角和维度进行教研探讨,并带领教师们针对不同课题制定解决方案。这种形式,不仅有效提升了该校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发展,也为这项职业带来了更多活力。



(编辑:田正云)




上一篇:《德州日报》对我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报道 下一篇:《德州日报》对我校名师引领团队建设的报道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文化路156号 邮编:253013
COPYRIGHT © 德州市第二中学 技术中心

鲁ICP备190520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