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
主题教学活动六 目标引领课堂 教学体现目标1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2-12-13 14:32:30】  文章录入:张茂月  浏览: 723 次

主题教学活动六 目标引领课堂 教学体现目标

高三数学组

循序渐进 拾级而上

我们在日常解决问题时一直在遵循“目标导向”原则,即在出发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目的地在哪儿。知道自己将要去哪里以便于更好地定位自己目前位置以及在行进的方向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学习目标就是教师告诉学生目的地的位置,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引方向,引领学生不断前行,最终到达目的地。

老师看课本出于职业本能,会不自觉像读课文一样,会归纳出本文主旨,各段落大意,哪几段共同阐述了什么共同思想。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课本内容只是一堆文字,学生自己不能把这些内容形成一个稳定的信息链条,互相关联,层次分明,结构组织清晰。如果学生不能分析出其内在的联系与逻辑,这些零星的知识即使学生觉得自己会了也会很快在头脑中湮灭,或者与其他知识混为一谈。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教学中如何通过解读每段的段落大意,把本节课的小目标找出来,找到合适的方式把其表达出来,进而完成整堂课的目标。下面我以《均值不等式》为例,阐释高三数学组在日常教学中对目标课堂落实的具体做法。

一、目标要直接明确

1.开门见山,课堂一开始做完必要的铺垫之后,直接呈现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本节课的任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示见图1,直接明了。

2.讲解完基础知识或者梳理完知识后,数学往往会通过题目进行练习,我们可以在练习题前明确考查角度,通过我们的角度提示,学生会向我们提供的角度靠拢,思路就会有了,经过几次刻意练习、理解与经验积累,学生今后再遇到类似题目,没有提示也就会做了。本节课中,我就采用了这种形式,见图2、3、4,让学生时时刻刻知道自己的目标。

3.回扣目标。达成一个目标后带领学生再回到学习目标,告诉学生一个目标已完成,让学生了解刚过去的这一时间段学习的任务及主旨。一堂课完成后对照学习目标进行回顾,让学生再次明确学习目标,并回忆学习目标达成的过程以及对自己未达成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且知道自己要努力的方向。

二、凸显主要目标

预备知识要给足,明确目标,凸显目标。我们要帮助学生明确主要矛盾,解决次要矛盾。一节课或者一个题目主要目标要明确,但是知识是连接贯通的,一个题目会考查多个知识点,不是本节课目标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在知识梳理或者做题前帮助学生回顾一下,避免学生在目标外的知识点上卡住,导致本节课学习目标无法达成。我这节课可能会涉及到二次函数求最值,学生很熟悉,所以我并没有帮助学生复习,如果相关知识学习时间较长或者学生不熟悉,我们可以提前带领大家一起复习。

三、目标拆解,拾级而上

课前我们要结合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把目标进行拆解,比如:概念如何达成,应用具体的角度有哪些,并在课堂上由易到难逐步开展有梯度的训练。数学课堂经常会采用问题串的形式进行知识讲解,我们在设计问题串时要注意问题具有指向性、具体性,而且要有梯度,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学生答非所问,或不知道怎么回答,导致课堂走向不明确,进而目标无法达成。图5中,为了让学生学会此类型题目,我在这个例题中设置了一个小讨论:1.三道题目的结构特点是什么;2.如何解决具有这一结构特点的函数的最值问题。通过设置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任务以及思考方向,让学生面对陌生题目有迹可循、有路可走,把问题转化成熟悉的形式——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结构。同时这三道题目由易到难,学生通过第(1)问阶梯顺势向上,把(2)(3)通过换元转化成(1)的形式,进一步借助均值不等式完成求最值问题。通过问题讨论的设置让学生向我们目标指向的方向前进,化难为易。 

           

四、目标可落实、可测量

1.目标可通过具体题目实现,比如例题、变式等。

2.通过变式、当堂检测可以检验学生掌握情况,以便于我们及时调整课堂策略。具体见图6、图7。

   

五、注重短期目标、关注中期目标、实现长期目标

我们可以把每节课的目标看作短期目标,一学期或者一年的目标看成中期目标,学生毕业时达成的目标为长期目标。每节课的目标服务于中长期目标,我们不仅要带领学生完成本节课的目标,也要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比如说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均值不等式是求最值的工具,为了让学生学会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整节课都在围绕着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进行,我们要适当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均值只是求最值的一种方法,而不是唯一方法,不要禁锢学生思维,不要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不要让学生又只要求最值就用均值不等式完成的想法。我选择了一题多解改变学生的这种想法,见图7,不仅选择均值不等式解决这道题目,又从二次函数角度对此题进行了分析讲解。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了求最值的目标。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登高一定要从低的地方开始,远行一定要从近的地方起步。我们作为引路人要把学生从一个站点带领到下一个站点,最终沿途的站点形成完整顺畅的路线,最终达成终极目标。整个远行过程需要我们带领学生脚踏实地、拾级而上。

 

 

                                   高三年级处 课程教学处

                                  2022.12 

上一篇:主题教学活动六 目标引领课堂 教学体现目标15 下一篇: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文化路156号 邮编:253013
COPYRIGHT © 德州市第二中学 技术中心

鲁ICP备190520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