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尊重孩子从细节着手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李树美  发布时间:【2009/9/15 10:40:47】  文章录入:李树美  浏览: 7072 次
看到龙应台的一篇文章,文章提到中国人即使面对一个孩子,有关孩子的事也会跳过孩子而直接询问其家长。如几岁了、上几年级等。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但真实而且大量存在的事实。我与儿子就这个现象专门进行了讨论。

   事隔两天,弟弟带侄女来访,儿子坐在父女中间,转向左边问他大舅“卉卉班上有多少同学?”,而此时,他表妹就坐在他右边。很明显,这个问题绝对应该问他右边的表妹。但儿子还是问他左边的大舅,由他大舅问了其女,再给儿子回答。我提醒后,娘儿俩乐翻了天。儿子自己是中学生,他表妹是小学生,平常玩得很好,怎么有大人在场谈话的方式就不一样了呢?关键之处还是在于忽略了对侄女的尊重。顺理成章地变成了由家长替代孩子参与谈话。看来习惯势力真是太顽固了。

   儿子小时候,都是我们“陪”他出去玩。注意:不是“带”。行为主体的变更,意味着家长只能是配角。

   涉及到儿子的事情,我们软硬兼施、忽悠引诱、千方百计征得儿子的同意。儿子心里觉得他的事他应该参与决定。心安理得地上当受骗,实质上最终还是听从了家长的安排。所谓姜还是老的辣,糊弄小孩还是容易的。

   儿子4岁时,我出差去桂林带着他,出了机场,遇到前来接机的人,对方问:就来你一个?我回答就我一个。谁知儿子仰着小脸,急切地提醒我:还有我呢!还有我呢!瞧!我还是习惯性地犯了错,忽略了这个小“大人”。

   儿子七岁时,家里重新装修,儿子拍板确定了客厅屋顶的装饰花样、布艺沙发的选择、新洗衣机的购买等等,自豪了很久。

   儿子小学的时候,我常带他出去旅游,出差能带也尽量带着他。见了陌生人,我都要隆重地向对方介绍我儿子,儿子也会自我介绍姓名,然后与对方握手,迎来送往的礼节儿子做得都很到位。

   我们公司许多员工的孩子中午到公司就餐,同事之间询问关心对方的孩子一般也是与孩子的父母交谈,而很少理会一旁沉默不语的孩子。我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会把目光转向儿子,由儿子自己来回答;即使我不在身边,有人问儿子:这是XXX的儿子吧,儿子也会立即招呼:阿姨好、叔叔好,而不是简单的点头或哼一声。我觉得落落大方才是一个男孩子应该具有的教养和风度。

   我们同事一起吃饭,儿子来了,不仅挨个与人打招呼、说几句话,还会积极参与大家谈论的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去年生到高二年级,我事先与学校老师就儿子的培养问题交换了意见,取得了学校的同意和安排。这些儿子都不知道,然后我要求儿子自己出面处理这些问题,结果当然是达到了目的。今年我才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儿子,儿子也明白,比较重大的问题学校和家长应该认真研究、充分沟通,才是对学生的负责。

   家里购买大件物品、租房子搬家等家庭大事,我事先都会儿子商量,才能最终决定。甚至家里的家底我儿子也清楚。每月除了按时发给儿子零花钱50元外,不在家吃饭的饭钱每餐10元,不管他在哪儿吃,但我建议在学校吃,图个放心。家里的零钱从来不会锁起来。

   孩子一落地,就是一个独立的人。家长即不能无限制地溺爱放纵孩子,也不能以强势压制孩子。前两天与儿子调侃时,儿子说到小学阶段暗恋过一个女生的故事,我才感到我是多么的幸福:儿子心里的秘密愿意说给我听,说明老妈我值得儿子信任。多少家长采用偷听、偷看、跟踪等手段,也不一定达到自己的目的。一旦被孩子发觉,反而更加深了两代人的隔阂,弄得势不两立。

   从小事着手,真正尊重自己的孩子,孩子也一定会尊重、信任自己的父母。

上一篇:教育中的“阿西效应” 下一篇:高考家长必读:考前神奇七句话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文化路156号 邮编:253013
COPYRIGHT © 德州市第二中学 技术中心

鲁ICP备190520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