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做更好的自己
高三1班 李炜
自2021年起,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也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科学的教育理念对基础教育高质量的发展至关重要,很荣幸我们处于时代变革的重要节点,在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也就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孔子在两千年提出并努力实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天资禀赋,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及家长对教育需求的多样化,班级管理更应积极创新,办出自己的特色。我们班级有序实行导师制、优生明星培养机制和学困生帮扶机制,给予学生分类指导,并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教育。因材施教一直也是我追求的理想,而优秀班级育人质量一定意义上也取决于因材施教的程度与水平。
我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多年,对照“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两个理念,在教学及班级管理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现学生最大增值为教学与管理目标。现将平时教学与班级管理经验交流如下。
一、班级建设方面
(一)悦纳每位孩子
悦纳,是一种尊重。学会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与班级管理中我会关怀备至,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得天下英才教育之,是教师的乐事。悦纳后进生更能展示教师的品格和胸怀。我觉得教育的成功在于尊重学生,敬人者,人恒敬之。
(二)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学生对一个教师的感情,直接影响这名学生对这位老师所教学科的情绪。喜欢你这个人,就喜欢你的课,相应的你这科成绩就好。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多大!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己专业知识强,学生才会信服你。好的学科基础,也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做好了铺垫!因此平时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让学生从内心佩服你。
(三)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在工作中和任课教师及时沟通协调,形成合力的育人环境。班级管理的核心是建设良好的班风,班风尤其以学风建设为重点。班主任要有效管理班级,必须要充分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始终保持和每位任课教师全方位的沟通,全面掌控学生的思想动态,包括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状态以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同时和任课教师达成共识,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孩子的勇敢、坚韧、奉献、感恩的品德。
以上条件都准备充分后就是学生的培养方案了,根据“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就出现了两种教学与管理主线。
二、学生培养方案
(一)优生明星培养机制
第一步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树立学习目标、竞争对手,让班里充满学习的气氛,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第二步培养学生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形成学习耐力。有了理想和目标,下一步就是怎么具体去实现。学习本身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有些学生的毅力不够,造成学习过程的中断和停顿,不能坚持下去,这也是部分尖子生成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天才始于勤奋,勤奋在于坚持。有了坚韧的意志力,学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克服这些阻力,做到学习过程中的坚持不懈,形成学习过程的持续性,做到对所学的知识学得扎实,掌握得牢固。使学习过程进入良性循环,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步提倡优等生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让优等生树立为班级服务意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同学与同学之间是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和谐友好关系。优等生在帮助同学解决疑难问题的时候思路更加清晰,解决问题的角度会更多,知识的脉络搭建更加紧密,学习提升的会更快。学困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成绩也会大幅度的进步,这是个互惠共利的学习过程。
(二)学困生帮扶机制
念好“三字经”即立足于“鼓”,着眼于“拉”,着手于“帮”,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困生”的恐惧心理和逆反心理。
第一环节,对“学困生”进行分类教育,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坚持“四个优先”即:优先提问,优先答疑,优先检查,优先表扬。特殊照顾“学困生”比如每天给12名“学困生”课外活动开小灶,每天每人答疑至少2个内容,缺钙补钙,缺铁补铁,着力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第二环节,增强集体凝聚力,开展学生互帮互助活动。良好的班风,和谐竞争的学习环境,往往对“学困生”产生极大地吸引力。建立组长负责制的精准帮扶计划,教师做心理辅导减轻“学困生”心理压力,课下优生结对帮扶,无缝覆盖制的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
第三个环节,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与肯定,让“学困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坚持做好“六个一”即:多一点爱心,多一点鼓励,多一点点拨,多一点表现机会,多一点思想交流,多一点坚持。“学困生”转化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多一点坚持”切记不可半途而废。
作为一名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我会一如既往地关心与呵护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解决求学路上遇到的疑惑与困境。在今后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将会对自己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继续不断完善知识,拓展视野,提升自我,尽最大努力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