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1课时
课 型: 欣赏课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皮影的发展渊源、特征、制作过程、全国各地的代表及经典作品,弘扬继承传统文化。
主要知识点:
一、认识皮影
二、皮影的特征
三、皮影的制作过程
四、各地代表及欣赏作品
教学重点:皮影的特征
教学难点:
中国皮影出现萧条的原因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举例、比较、启发、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回顾上节的课内容,导入本节新课………。
本课授课结构
一、认识皮影
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它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发源于中国陕西,极盛于清代的河北。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的布幕,观看一种平面人偶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皮影巧妙地利用自然界中“光”和“影”的原理,融绘画、雕塑、文学、戏曲、音乐、表演于一体。“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非常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皮影戏艺术的历史风貌。
二、皮影的特征
1、造型平面化,与中国的剪纸有着相似的艺术处理方式,它吸取了剪纸的艺术方法,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富有韵律,花纹图案富有装饰性。
2、造型艺术化,一般用侧身的人物形象,通过夸张、简化、装饰等手法使人物生动有趣。色彩主要有红、黄、绿、黑等,具有浓厚的传统气息。
3、造型卡通化,具有能动性,各部件连缀组成,通过表演者操作可作各种动态表演,被公认为电影的鼻祖。
4、造型戏曲化,脸谱和行头的程式按戏曲生旦净丑的模式设计人物。音乐、唱腔、表演形式都与戏曲有着密切的联系。
5、阴刻和阳刻是皮影采用的两种刻制手法。阳刻是指留住轮廓线,去除其他部分;阴刻正好相反,是把轮廓线刻剪去除,形成镂空的形体。
6、皮影人物的服饰、头饰上都带有各种装饰图案,和剪纸一样常用的有月牙纹、锯齿纹、柳叶纹等。
三、传统皮影的制作方法
1.制皮:
以新宰的牛皮或驴皮为最佳。先用清水浸泡数日
取出后将皮的两面反复刮制干净,再刮薄至透明。洗
净后于木框上绷紧阴干。
2.描样:
将制好的皮料切块,经湿布捂软后,用硬木推
扳打磨光平,再用钢针描绘图样。
3.雕镂:
将描好图样的皮料垫在木板或蜡板上镂刻
的技法很多,雕镂完毕后,擦洗干净,双面着色。
4.着色:
着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五种
纯色,一般互不调配,但可以深浅色区分层次,
进行平涂,双面着色。
5.熨平:
皮影着色后阴干,熨平。(脱水发汗)
6.上油:
皮影在压平后还要上一层清漆(或桐油),以增强透明度和耐用性。
7.订缀:
在影人的关节点处,用线订缀起来,再安装头和主杆、耍杆,一件完整的皮影人即告完成。
作业:自己动手制作环节
皮影代表:
陕西华县皮影、山东皮影、山西皮影、湖南皮影、湖北皮影、北京皮影。。。。
欣赏经典传统皮影戏(华县皮影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