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速递  校园速递
我校五位老师援疆活动记事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GLX  发布时间:【2015/10/26 10:41:55】  文章录入:办公室  浏览: 3542 次

     我校五位老师援疆活动记事

一、西域送讲记

  张文刚                                                                                  

                          通知 ● 初备

接到学校到新疆送讲的通知后,先是感谢学校的信任,马上是到新疆的兴奋,接着便是组织送讲内容带来的复杂情绪了。

开始通知送讲一节课。应该说,作为一线教师借班授课是家常便饭;后来,通知要给当地老师进行报告宣讲,当时心中顿感紧张,因为这种形式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比较陌生,需要下大气力准备。

几个人在教研处卢岳生主任的组织布置下,进行了多次讨论交流,把报告内容进行了划分,这样更能有的放矢的进行专项备讲了!可以说,十一假期基本上在为自己的讲学准备素材!把以前保留的标注杂志、摘抄、心得等拿出来,又通览了一遍,总感觉距离自己的要求差距甚是巨大。于是,课程标准、教材、报刊、杂志、网络,能为我所用的,统统备齐,尽最大努力吧!这样,自己按照要求,便开始了正是备讲的征程:阅读、思考、积累、查阅、书写、对比、修正……

柳暗 ● 花明

正因为是首次为当地的教师做报告宣讲,心中非常纠结,讲什么?怎么讲?讲的效果如何?自己准备的质量符合?能否给当地老师以启发?能否让我们二中老师的精神风采得以飞扬?这一系列的问号,伴随着和岳生主任、国燕老师、俊梅老师、于磊老师的交流中,不断浮现、撞击。怎样的模式、怎样的内容、怎样的方略才有最好的培训效果?

这些疑问,更加促使自己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斟酌、准备!当时,我们开玩笑的说,再给2周的准备时间多么好啊?这期间,脑海中充满了思考、判断、重组,有一点星光思维,便及时记录,有一个创意环节,便随手描述。李本禄校长、高爱春副校长还特意和我们一起讨论,他们给予了我很多的指导。高爱春副校长的“理念+课例式”讲授、研究与实践的结合等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李校长结合自己讲学体会,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学校领导还特意为我们减压力,树信心,李校长说:“不用有压力,讲好了,就总结哪里讲好了;没讲好,就总结哪里没讲好,如何改进。”他的鼓励让我们从焦虑中走出来,有更好的状态和更好思维投入到备讲中去。

在平和之绪和宁静心态中,更能感受到来自认真阅读和思考的收获。很多想法逐渐明细起来,对这次助学活动到来的期待愈发多了起来!现在回忆,当时的时而纠结、时而郁闷、时而踌躇,却是现在美好的思忆,这种久违的感觉着实美妙!另外,作为老师,平时的积累确也非常的重要,希望各位老师能在平日里多思考、对读书、多积累!

启程 ● 交流

和初中、小学的支教老师会和后,区教育局李继康副局长作为德州领队为大家提出了要求。随后往济南的出发!在车上,我们二中的几位二中老师的座椅相邻,彼此有了更多交谈的机会,谈论更多的是有关教学、讲座方面的话题。一路的车程,也变成了我们不断交流、吸纳、提高的“思维场”。

晚上在济南会和济宁老师,第二天黎明,我们登上了西去的航班。

学习 ● 讲学

透过机窗向下望去,大地被土黄色的覆盖,戈壁滩的相续出现,向我们展示了大美新疆的独特风情。华夏西北,异域天国,渐行渐近。喀什,我们来了!

我们讲学的老师基本是每人上午、下午连场一天。所以,第一天讲学的老师备受关注。因为交通等各方面原因,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有机会提前从宾馆去讲学地点了解情况。于磊老师的讲学排在了第一天,自然于老师成了我们微信群里的信息大师,季俊梅老师发布的授课图片,成了老师们了解教室、听讲老师的重要素材。中午大家需要一起会餐时,所有老师都询问各种情况:维族老师多吗?能听懂汉语吗?语速需要很慢吗?当地老师的业务素养如何?讲学地点如何?讲授进度如何?等等这些,都成为我们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

因为我的讲学排在了最后一天,所以,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当地实际的依据进行内容更新。因为没有机会去学校,非常遗憾没有听取王国燕老师、季俊梅老师的讲座,但是她们积极建议的课堂构建非常好,依据王老师的建议,我从课标出发,又继续充实课例分析和教材把握的内容;于磊老师从自身出发,为老师们呈现了一场有关说课的详细报告,非常适用;卢主任的讲座中教师职业幸福感,让大家要有感恩情愫,并且能从我出发,打造金身,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位老师的讲座对我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没有机会全程听他们的报告,我便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讲座的继续准备上。

我的报告标题是:课标—教材—课堂—生活。先从课标的各个维度的认识出发,理解课标的理念,再以教材的编写为载体来体会课标的新要求,续而从教材处理和课堂构建为实例,让老师们体会新课程要求的“着陆呈现”。在整个报告过程中,我积极采用了“茶馆”式报告方式,大家对某一个教学片段进行了头脑风暴式分析。听课老师都全心投入到提问、阐述、辩解、争论的氛围中,还有很多老师提出了非常新颖的问题,从他们的眼神中能看到那份激情和思考带来的光亮,我也被他们的职业素养而深深感动。

时间很快过去了,自己心中也充满了许多的感触。党中央对新疆的关怀、部委对新疆的支持以及新疆人民对党、对各省份的感恩在这里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独具有典型古西域特色的传统历史的高台民居,荒阔无垠的沙漠,都在诉说着美丽天府的昨天和今日。

反思 ● 实践

西北之行,一周的时间不是很长,但经历却铭记在心。当地老师连续11天没有休息,也有很多任务要完成,老师非常忙碌。但都克服困难准时到场听讲,认真学习。讲学的老师都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制作课件、充实讲座。每个老师都认认真真的将自己的任务完成的尽量有效,都在想办法让听讲老师有所收获。也可能是一线老师更有共同的语言,也可能是他们对新课程的理解有更多的交集,当地老师对培训的效果大为赞赏,感觉收获很大,有理论更有实践,还有具体的操作,他们可以拿来即用,还可以以点带面,对教育实践的具体行为很有帮助。

我们在回家的路上不断探讨,梳理自己这些日子的行与思。感恩同行老师的智慧给我的分享,感恩学校为我们创建一个自由和谐的环境来思考专业,感恩同事的宽容和支持,感恩学生为我们提供了教育资源不断新生的生命之场。



二、新疆之行

                                             王国燕

     接到任务时,首先想到的是能给新疆的老师带去什么。熬夜上网查资料,但摸不着头绪,找不清视角。和同事领导讨论,甚至还请教了李校长,在不断的改进中,渐渐有了方向。

   最大的收获是理清了好多自己的做法和想法,新课改究竟带给我们的变化是什么?

   导学案设计变了,学习目标的确定要具体化,可操作,学案要导学导思,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究,学案是展现学生数学思维的场所,不是练习熟练度的习题集。

  讲课方式变了,最初的做法是由老师讲,简单改成学生讲,只是换了讲授的主人公,并没有真正的改变,现在终于体会到如何设计问题和情境,让学生去体验和发现。原来上课学生讨论是新鲜事,现在已成常态,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是寻常事。

备课本的内容变了,原来的备课本是定理的条条框框,注意的问题,重点,难点,经典例题。现在备课,除考虑教材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外,更注重如何设计环节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体验式地去辨别,发现。

对课本的使用变了,新教材立体、层次、多维,各个环节要精心使用,思考与 讨论,放手给学生,实习作业发动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数学文化用墙报 ,印制小文章去强化。也许还有更好的使用,但是我们在改变。

周围的环境变了,网络化的时代告诉我们,世界是平的,教育机构的教学视频,微课,一师一优课,海量的视频资料,可以让学生去学,老师照着教参讲授式的课堂,不能赢得尊重,也必定惨遭淘汰,面对面的课堂魅力在于生成,不确定的思维火花的碰撞。

于是,我带着我的做法和思考上路,同行的是各个学校的精英,私下的交流受益匪浅。和当地的老师没有讲太多的理论,只是把我们新旧的做法给他们用实例展示出来,认可在对比中实现。喀什硬件设施不亚于德州,但是确实有些做法较落后,可能是长期宗教与文化的影响,援建的关键不是建多少高楼,而是增强当地的软实力。个人不想落伍,要努力打造金身,把读书,思考,实践当成一生的随行。


                      与喀什女生合影

三、《教育的“反思”》

——新疆疏勒县培训有感

                                       季俊梅

非常荣幸的参加了由山东省组织的第三批援疆行动。开始卢主任将这个任务交给我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很感谢学校对我的信任,觉得这项任务很神圣,想着那的教室破旧、教学比较落后,正好将那的“心酸“带回来,让我的学生感受他们现在接受的一切是多么的“优越”。  

可是好景不长,十一放假期间卢主任对我们说是“培训老师”,而且是以讲座的形式,每场3小时,我顿时傻了眼,从102号开始我就高度紧张,搜肠刮肚加“百度”结果还是一团糟,我们5个人在5号的时候碰了头,卢主任分了分工,同时还给了鼓励和建议;在出发前,李本禄校长和高爱春副校长也给我们了不少的鼓励,终于在10号踏上了去新疆的旅程。

我们是13号开始培训的,于磊老师先讲的《如何“评课”“说课”》。走进培训教室,教室的设备和我们现在的是一样的,下面坐着12个老师,其中有3名汉族老师,其余的都是维族的老师,维族老师在交流的时候都是用维语,他们在听我们说话的时候是比较费劲的。况且国家对新疆很是大力扶持,那的老师经常培训,而且他们的教学环境也不是封闭的,网络对于他们和我们都是一样的,就像一个老师说的一样,他们并不缺少理论。我辛苦组织的理论看来是派不上用场了,幸好我准备了很多的课例,我就结合课例和那的老师交流了一天,结束了任务,心情彻底的放松了。对于这次的经历,我感触还是颇深的。

第一、以后要做个“有心人”。我自己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浑天度日的人,对待工作我是很认真的,我踏实的去做我的工作,但是问自己做了什么,如何做的,对于一个教书十年的我来说,却是一个大大的空白,以往在学校里,每次领导开会都会让我们积累、积累,哪怕不会写,只是如实记录,对于这项工作我一直是不屑的,认为做了不就行了吗,而且也出成绩了。现在想来自己的工作是多么的随性,自己就像“猴子下山”,每个阶段忙的是不亦乐乎,结果是两手空空。

第二、对自己的生活要学会“规划”,我们一直教育自己学生要有计划,要有目标,作为老师,除了上好课,更要反思好课,我们总是忙忙碌碌,其实自己的忙碌是来自自己生活的一团糟。

第三、 要学会“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同一学科我们听得懂、不同的学科虽然我们听不懂内容,但我们更要看看她的教学设计、她是如何控制课堂的、如何解读教材的,如何调动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反馈教学等等,其实学校组织的一些课堂比赛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抓住机会,好好的磨一磨自己的课,能结合自己的特色打造出自己的一堂好课。

第四、“课标的解读”,这次对课标进行解读,结合了自己教学,也有了疑惑,我现在带的是创新班,学校组建这个班并不是单纯意义的只是对学生成绩的一种评定,也是对老师的一种考验和历练,如何奖授予学生的“鱼”变为“渔”最终成为一种“欲”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进行的。

最后,谢谢学校对我的信任和栽培,我会继续努力,让自己能在最近的2年内在课堂上闯出自己的特色。


四、援疆活动总结

于磊

金秋十月,有幸参加了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教育援疆送教讲学团,与我市其他十七位老师一起,赴喀什地区疏勒县开展送教讲学活动,此次活动是山东教育援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增进鲁喀两地教育交流,促进受援地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具有积极意义。从九月底接到通知开始准备,国庆假期也在忙碌充实中度过,准备过程中的心情喜忧参半,新疆的异域风情令人向往,但是自身的专业水平有限是否能够胜任这次援疆活动有些忐忑,但是正是这份压力促进了自己的快速成长,极大地增强了自己对于新课改的认识,提升了专业理论素养。

1010日下午在德城区教育局李继康副局长的带领下,我们赶赴济南,六点多入住济南国防宾馆,山东省学校文化研究院的领导简单说明了这次赴疆之的注意事项,在11日凌晨三点五十我们就集合奔赴遥墙机场,七点左右的飞机,途经兰州,到达乌鲁木齐机场,转乘到喀什的飞机,终于在下午六点左右到达目的地喀什地区,三起三落的感觉有些疲惫,但是终于到达新疆,令我们的心情也兴奋起来。

入住喀什地区的银瑞林酒店,新疆的时差令我很不适应,这里的晚饭竟然八点才开始,晚上九点天竟然还没有黑,早上八点半外面还是漆黑一片,原来这里与我们德州竟然差了两个半小时的时差,相应的工作休息时间也依次顺延,好有趣的新疆。

我们需要讲学的地点在喀什地区疏勒县,新疆有名的兵城,有好多兵站,从住的宾馆到学校还有半个多小时的车程,11日晚上得到讲学的顺序通知,物理学科负责的是五天时间的前一半,也就是说我需要准备一天半的讲学内容,本来已经稍微轻松的心情又提了起来,作为第一个要讲的教师,我会面对什么样的情况,会有多少老师参加培训、自己的普通话维族的老师能不能听懂、准备的内容老师们会不会感兴趣、能不能连续讲座三个多小时……,从来没有过的经历,内心忐忑。

13日上午九点半,准时抵达疏勒县教师进修学校,走进教室,参加高中物理培训的老师一共有12位,其中有十位维吾尔族老师,还有两位当地的汉族老师,主要来自疏勒二中和八一中学。上午十点准时开始了我们的交流。第一天我准备的内容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及学案导学,下午交流的是如何说课、听课及评课;真正展开讲座之后突然发现原来也并不像之前想象的那样艰难,或许是之前准备的比较充分,感觉心情越来越放松,交流的也越来越顺利,从新课改的实施背景谈起,谈到高效课堂构建的理念以及建设的必要性,也谈到了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一些自己了解的具有代表意义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到结合我们学校高效课堂的实施背景的具体实施,评价标准,尤其是学校学习小组的构建和长卷学案的编制等等,与老师们互动很好。通过上午的讲座发现老师们对于纯粹的理论不是很热心,但是对于实际的案例却很感兴趣,所以下午的讲座就改变了一下模式,从过去自己参加的说课比赛谈起,如何准备,如何组织,需要注意的技巧,并加入了自己的实际课例等等,加强了与老师们的互动,效果良好。在最后一个半天的讲座中我们主要交流了一些实际的教学手段及场景,比如说如何更好地创设物理情景进行课堂引入,我举了我们学校牛卫涛老师的碰鼻子实验的例子,物理教学的组块思维、建模思想、设置问题链等方法,因为这些内容的实用性很强,所以老师们反应也很热烈,维族的尼萨老师就举了她在讲平抛运动的时候利用一根针带着一条黑线来演示平抛运动的轨迹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平抛运动,其他老师马上又提出了改进意见,从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们也学到了很多。

在这次援疆活动中,我感受到了新疆朋友的热情,体会到了新疆维族老师的认真,自己精心准备的东西在讲座中也暴露出很多的不足,但是听讲的老师都能够做到微笑面对,认真记录,这令我很受感动,同时也警醒了我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教育理论的专业学习,更多的需要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教学相长令我感受颇深。

1018日我们踏上了归途,美丽的新疆,别样的风情,多样的美食,热情的维族朋友,当然离不开同行的教育同仁,所有的这些都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回忆。感谢这次援疆活动留给我们的财富,共同促进,教学相长,期待着我们的行动能够为教育事业栽下希望的种子,期待着和朋友们的下一次相逢!



五、金秋进疆交流简记

卢岳生

    恰逢国庆66周年曁新疆独立60周年纪念之际,我们学校五位老师和德州、济南、济宁共31人组成山东省2015年第三期援疆教师团队,远赴美丽的新疆喀什,进行为期一周的交流送教活动,对喀什市疏勒县的500名教师进行教材、教法的培训交流,在多次的交流互动中山东的老师们都感觉收获很大,对自己成长也帮助很多,我对这次活动也简单回顾一下,与大家分享:

是鞭策与激励。接到援疆的通知,首先感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谢领导的信任,承载新疆师生的期盼,沉淀20年教育的所有,决议不辱使命,和国燕、文刚、小季、于磊自国庆节起,积极投入到素材与课件的准备中,和区局、各学校援疆老师多方联系,向高校长、李校长请教,并在开讲前一直做着调整和润色。

是发现与提高。由于没有方向,也没有经验,在准备的过程中撒的网太大,同时感觉到代表山东省去工作的平台太高,我们倾尽所有,对自己绝对是一次历练,对于这次的合作也感觉到收获很大。过去是学习一件件小事情,现在是对于课改、课标、教材的解读做准备,真正细致、系统的查找下来,几位老师都感觉到理论的真实力量,感觉到有些时候就是盲人摸象,十几天的准备和工作真的对自己的促进是前所未有的。报告后感觉:积累好平时的优秀案例和教学工作中的亮点,真的是一笔最自然的、可以信手拈来的宝贵资料。

是联系与发展。这次援疆的老师分别来自我市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家多数是第一次见面或集体活动,聚在一起有很多新鲜的话题,从不同层次和角度认识我们的工作、活动、学习,以这次活动为纽带,使大家加强了联系,我们建立了德州援疆群,从老师们自己谈到各自的学生、学校、孩子,从小学到大学,从过去到现在。后来又加入了济南和济宁的13位老师,我们的群成了山东群。这种多向的交流促进了老师们开阔眼界,可以动态的看待我们的学生和自己的工作。

是净化与奉献。西部是落后的,地大物博,人烟稀少,人们淳朴,他们珍视食物,认为上天给予的美食不得有一点浪费,领队李继康局长发现民族饭店的服务员啃食我们吃剩下的西瓜皮上瓜瓤,我们顿生敬畏;因为纯净所以景美、物美、人长寿;宾馆门口的胡杨根雕牌解释道:生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各地各部门的援疆给予喀什崭新的容颜,当地人民很懂感恩,沿街到处可见醒目的话语:感恩政府、感恩党、感恩各地援助;可敬的还有我们的人民军队,他们忘我的守边卫国,一个个经典瞬间记录了无私的奉献;很多见闻,或动或静都让人肃然起敬。

是对比与反思。学生能够上学是老师们的第一要务,由于种种原因,适龄孩子不能到学校学习,这是老师们很头疼的事情,来到学校的基础差的厉害,老师们要想方法帮助、调动积极性,甚至有的班级的数学成绩平均分不到20分,他们也面临着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全面培养问题,学生从小学就要一直抓好教育。我们确实需要反思:有的学生上不了学与学生上了学不学习的差距真的太大!

是感慨与感谢。祖国幅员辽阔、新疆是个好地方;省文化院的4位青年才俊见多识广,有才有为;济宁的老师们比咱们“活”;德州老师们实干又重情分,任鹏校长和同学张凤霞意外在喀什相逢,张老师和丈夫热情招待德州老乡;援疆的韩炳全老师跑到机场和老师们见面,格外的亲切;

总之,新疆行有大收获,也有小遗憾。和老师们合作创新、和教育界同仁互通有无、日行万里俯瞰祖国大好河山、领略新疆国风土人情;由于行程紧张没有机会看看新疆的大美胡杨,没有和老师们有更多游历,不过相信这次的精神食粮更激励我们进步,新疆之行给我们留下的美好记忆会是长久的!



                          喀什的孩童


         与我校援疆的韩炳泉老师重逢


      胡杨根雕


                      喀什


                     喀什早8:30




2015.10.22

 

上一篇:班主任标兵系列讲座(三) 下一篇:我校工会主席高鸿意主讲专题教育党课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文化路156号 邮编:253013
COPYRIGHT © 德州市第二中学 技术中心

鲁ICP备190520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