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李长敏老师在博雅楼一楼会议室为大家展示了一堂名师观摩课,是一节试题讲评课。本堂课分总评、选择题讲评、材料题讲评、总结四个部分。李老师讲解到位,学生积极参与,师生精诚合作高效地完成了试题讲评及针对训练。
下面是李老师授课的照片、课件、 学案 、对本堂课的解读及观课老师的感受,供大家学习欣赏。
一.观摩课照片
二.PPT课件精选
三.学案
/xxnw/user_gl/edit/attached/file/20171019/20171019153977447744.doc
四.李老师对本堂课的自我解读
我的这节观摩课是一节试题讲评课,讲的是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和学生做题情况。试题讲评课不是分析试题,就是讲评试卷,很难讲出精彩。我在课堂设计上下了一番功夫。一、通过展示总分高、选择题做得好、第二卷得分高的同学姓名来激励同学们,鞭策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二、把选择题中的错题进行分类,进行分类讲解,并指出每类选择题错题的做题方法和注意事项。三、非选择题重视做题方法的指导,并形成具体四条让学生记住。
这一节试题讲评课,我总结有以下特点:1、重视激励学生;2、重视方法指导;3、发挥学生作用。希望这节课能给老师们一点儿启发,并在教学中不断探索试题讲评课的思路与方法。
五. 观课教师评课集萃
孙海滨老师评课
李老师教学态度端正,课前认真钻研试题,把试题归类,积极备课,准备课件。课堂上李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表现出了良好的教学素养,特别是对学生做题能力的指导循循善诱,层层分解,查漏补缺,既能重视基础知识的引导夯实,又能突出重点分类总结。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规范作答能力。同时,李老师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性,多次引导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李老师的试题讲评课教学设计很合理,从材料的阅读、提示词的标记、回顾教材知识的关联、作答要点的划分等多方面引导学生合理规范答题。如果再适当配以不同类型习题的练习,给予学生一定时间练习、总结时间,效果会更好。
王玉敏老师评课
李长敏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试题讲评课。首先,李老师在学生易错题上合理归类,并有针对性的指出解决之道。尤其对于高一新生方法指导及总结尤为必要,李老师在基础知识夯实、关键词解读、材料理解等多角度展开分析总结,对于今后学生学习很有启发意义。
其次,李老师在指出问题后,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通过生生合作,在探讨交流中解决问题,若再有疑难之处,教师进一步点拨。
最后,李老师还设计了易错题针对训练,有目的有方向的再次训练。若能再多留一些专项训练时间就更完美了。
李静老师评课
李长敏老师在周三给我们上了一节精彩的试题讲评课。
这节课分成了总评、选择题讲评、材料题讲评、总结四个部分。
课前李老师认真钻研试题,积极备课,准备课件。课上主要针对学生易错和已错的选择和非选择题,通过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生生合作,在探讨交流中解决问题,若再有疑难之处,教师进一步点拨。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合理引导,和教师的职业素养。
错题解决之后,配之以针对训练,夯实学生的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做题意识。
李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节高效率,高素质的试卷讲评优质课,收获颇丰!
六.从教二十余年学养深厚的李长敏老师特别关注学情分析,在《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初探》一文中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读来颇受教益。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初探
从初中升入高中,是中学生成长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一个持续的、发展的过程。然而,初高中历史教育的"断层"却是困扰着广大学生的一道难题,刚踏入高中的许多高一新生往往会因高中历史学习的繁难、庞杂、抽象而感到苦闷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一些有学文科意向的学生也往往因历史学科的难学而退缩。因而如何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历史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完成初高中教育的顺利过渡,就成为高中历史教师的首要任务,被提到了课改教研的前沿。
现阶段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初高中历史课程的不同,增加了衔接的难度
1.初高中历史教材编写体例的不同
初中历史教材采取了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兼顾了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以及与学习内容的关系,体现出了历史这门学科普遍性和基础性的特点。而高中历史教材则采取了依据历史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遵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采取了"模块"的案例和"专题"的案例。高中的历史教材几乎涵盖了历史上的所有重大事件,但是时序性很差。正由于专题与模块时序颠倒、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增加了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难度。
2.教材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初中历史课程重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相对薄弱。在初中的具体的教学中,文化史的内容比较少,甚至有的教师在赶教学进度的情况下,文化史的内容都是忽略不教的。而高中历史课程却是不同的,其更加重视思想文化和经济领域的内容。三大必修模块也分别反映了人类在社会生活领域、社会政治领域以及经济领域的发展过程。课改后的初中历史教材呈现出简单浅显的特点;课改后的高中历史教材呈现出分量重,内容深的特点。
(二)初高中历史"教"与"学"存在缺陷,增加了衔接的难度
1.教师教学情况的分析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对学生义务教育的过程中,进一步的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及重大的历史发展进程。如重要的历史现象、历史任务以及历史时间等。"很显然,这要求初高中历史教师都必须对中学阶段的历史课程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和把握,才能更好的完成初高中两个不同学段的历史教学工作。但初中教师、高中教师各自为阵,那么教学的脱节也就是很正常的了。
2.学生学习情况的问题
因为初中和高中历史教材编写体例的不同,对高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初中知识储备要求甚高。但是,学生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普遍较为薄弱。在广州地区,初中历史课是按照国家标准开设的,但是只作为"非中考科"的地位而存在。在中考的指挥棒下,初中历史就是一门被忽视的学科。很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很低,历史思维能力更无法得到发展。高一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与理论的贫乏,无形中增加了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的难度。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改善对策:
(1)增强高中教师的衔接意识,提高教学效益
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历史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可能对初中的历史课程了解的并不足够,在迎接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时,高中历史教师应准确的掌握学生初中所学的教材和课程标准的特点,了解每一个学生初中阶段所掌握历史知识的实际情况,提高历史教学的连续性和针对性,这样才能保证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详略得当,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另外,高中历史教师也应多与初中历史教师沟通交流,相互听课,了解两者的差异和存在的实际问题,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适应高中生思维特点,渗透历史思维能力培养
高中历史课程大大提高了理解层次和应用层次的要求,这一点跟初中历史课历史程的要求是截然不同。因此,高中历史课程应更加重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我国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历史思维能力主要包括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阅读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第一, 应以高中历史知识为载体,通过课堂讨论等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在讨论中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解决应用历史知识时所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比较以及归纳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第二, 应利用好历史材料,提高学生利用历史材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 教师也应利用好教材中的历史材料,指导学生提取教材中原始材料的信息,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利用所获得的历史知识,对相关的历史问题和历史事件进行谈论和分析。另外为了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还要多督促学生总结历史规律。
七.参与听课的领导和教师名单
高爱春 卢岳生 杨秀玲 董明磊 李德强 朱鲁真 张蓉蓉 张爱英 王玉敏 李静 李学恩 孙海滨 矫兆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