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动态  教学动态
王维诗四首——董华老师的校本课程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kc  发布时间:【2019/10/21 10:51:34】  文章录入:GLX  浏览: 3930 次


王维的佛系人生

董华

最近网上“佛系”一词还挺火的,佛系考研、佛系上班、佛系谈恋爱、佛系点外卖……各种层出不穷的佛系列调侃刷爆了整个朋友圈、微博、各大媒体头条。总结起来就是:都行、都可以、没关系。

这类人的特点是不争不抢、无欲无求、对任何事都持随缘的态度,所以调侃他们是佛系青年。于是按照这个逻辑网友们又脑洞大开,分别衍生出了道系、法系、墨系等,把诸子百家一一调侃个了遍。其实佛系一词最早起源于日本,跟佛教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是借鉴了佛教中讲求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凡事不必刻意追求,不再为之拼搏,以“一切随缘”为精神指导的生活态度。但在中国,直到2017年末才逐渐走红。

不过早在1000多年前有个人就把佛系生活践行到了极致,他半仕半隐、吃素念佛、生活极简、弹琴作诗,这个人便是命里参禅,字里带佛的王维。

王维,字摩诘,山西太原人,出自书香门第的官宦世家。他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三代为官,在他小时候父亲王处廉官至汾州司马,爷爷王胄曾担任过朝廷的乐官,对音乐颇有研究。母亲崔氏也是出自大户,知书达礼,擅作画,是名虔诚的佛教徒。 

提起唐朝,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盛名在外,相对来说,王维却是没有他们两个那样名气大的,但是在当年他可比李白和杜甫名气大多了。家世好,而且才华显著,十五岁就是京城达官贵人争相追捧的人,年纪轻轻就中了状元。不但会写诗,音乐的造诣也很高,还会画画,钱钟书称之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

在官场沉浮多年,看惯了世间的人情冷暖,最后在长安辋川造了栋别墅,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人称“诗佛”的王维,显然是盛唐的第一佛系青年,他真的喜欢佛教。读他的诗词就能读出不一样的感觉。

     以几首诗为例: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人生总有不得意,与其抱怨,不如选择让自己活得舒适一些。朋友说不得意要归隐终南山,他说你尽管去,只有那山间的白云是无穷无尽的,可以尽情享受生活。此是在送别友人时所说,其实也代表着王维内心对世事的看法,毕竟他也算是个归隐之人了。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他乡遇故乡人,有欣喜,但是定然会激起那一份回不去家乡的思念。君来自我的故乡,一定知道我离家这么久,发生的那些事,你来时,家里的那珠腊梅开了没有?深深的情意都寄托在窗前的那枝梅花上。

当王维开始过着半隐居半官的生活的时候,诗便拥有了一种悠然的境界。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一个人,一片竹林,一架琴,一辈子。与山间清风明月为伴,远离这尘世的纷扰,这就是王维喜欢的生活。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能寻一座归处,雨后的山林,正是秋天到来的时候。溪水缓缓,月光盈盈,还有山中传来的银铃般的笑声。

这大概是一处人间桃花源,可以远离世间的是非,官场的尔虞我诈,谁又不曾想拥有一处世外桃源的生活。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只有经历多了,才会真正的看淡世间之事,王维一生经历了很多事情,到晚年仍旧位居高位,只是那时候的他早已有了超然的境界,不再对那些权势富贵有什么兴趣了。

能在山间闲庭信步,不经意间就走到了溪水的尽头,也能悠然的坐看云起云散。大概很多人都曾向往过的生活,但王维的生活最终还是来源于他内心的那份超然的境界。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不是王维在辋川所写,是在给友人的别墅题诗而作。在静谧的夜里,又无人打扰,桂花飘落。月亮出来惊起了山中的鸟儿,在山涧中啼鸣。

喜欢王维诗中的淡然,也羡慕诗中辋川的那山川秋水,一切的一切离不开的是那份看淡世间的心态,才有了那些唯美的诗词。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独坐竹林、弹琴长啸的逸趣。首写静境,次写动境。“独坐”为诗眼,其环境为“深林”,“弹琴”为活动,“长啸”为逸趣。此种清兴逸趣,只因“独坐”“深林”而得,不为世人所知,但明月会意来“相照”,人月相融,兴与景会,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给人幽深之感。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一诗写出了森林傍晚幽深寂静之景:诗中“空山”为诗眼,已寓空旷无人之意,“不见人”正笔写出空寂;“但闻人语”是有声,“返景”、“复照”是有色。诗人不是从无声无色下笔,偏从有声有色写来,以动破静,复又显静;以景写空,又复照于青苔,不见余物,“空山”之意自出,无我之景却达无我之境。

 


上一篇:乡土中国导读——张凯老师的校本课程 下一篇:食物添加剂——王洪燕老师的校本课程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文化路156号 邮编:253013
COPYRIGHT © 德州市第二中学 技术中心

鲁ICP备190520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