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9月25日(周三)下午,历史教科室在博雅楼一楼会议室举行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由李长敏、孙海滨两位老师执教,讲授内容为《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全体历史老师参与了此次教研活动。通过积极的研讨,老师们收获颇丰,明确了今后教学的方向。
【教学反思】
李长敏老师:
我的这一节课,既是一节同课异构课,又是我的名师观摩课。作为同课异构课,我要与同时讲课的孙海滨老师沟通好,就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使用的材料等做到基本一致。作为我的名师观摩课,我要考虑我的这节课要具有一定引领作用,能让其他老师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有所收获。为此,我对这节课做了周密的考虑和充分的准备。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优点主要有:1.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在高三复习课中的地位。2.充分利用长卷学案。长卷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抓手,是任课老师心血的结晶,课堂教学要把长卷学案利用起来。3.贯彻“立德树人”要求,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都有一定体现。4.调动学生积极性,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课堂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背诵、回答、做题等多种形式并用。
不足有:讲得多练得少;课堂过于严肃,学生思维受束缚。
孙海滨老师:
本节课是必修二第三单元15课,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课后原高三老师逐一对本课进行了评价。现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和反思。
一、收获
1.教学要与时俱进,主动采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兴趣,能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2.课堂时间分配比较合理,学生参与度广,回答问题积极。
3.学案编排合理,重视基础,强化训练,提升能力,很好地体现了唯物史观和核心素养。
4.纵横对比,拓宽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二、不足
1.夯实基础不足,多让学生背诵记忆,板眼知识点。
2.精讲、精练、多总结。
3.强化史料教学,提升学生审题、概括能力
4.学生自我梳理知识点、构建体系时间不足。
【同行评课】
王欣蕊老师:
孙海滨老师的课,研究近5年考题,明确考向,使备考更具针对性;主干梳理--知识积累--思考探究--知识强化,环环相扣,由浅入深,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到思维深化、难点突破,设计合理;课堂上讲解稍多一些,应该在基础知识梳理环节设置更多的检验方式,学生多说多练,老师尽量解放出来。
李长敏老师的课,考情分析透彻,让学生明确高考考查侧重点;主干知识梳理细致到位,不留死角。通过学生的回答,检验其掌握程度,效率高;补充史料,拓展重点问题的思考视角,易于学生发散思维;从基础知识梳理到重难点知识深化再到知识网络的构建延伸,环节设置紧凑,步步深化,由点及面,纵横联系,最后让学生构建起全面的时空体系,这点让人印象深刻。
于荣松老师:
孙海滨老师的课,1.高考考向把握准确,根据考向确定课堂内容,有的放矢。2.知识导图架构主干知识,使学生的学习一目了然。3.通过历史重大事件的对比,更深刻的理解历史知识,提升历史思维。4.建议核心主干知识让学生来说,学生先突破,老师找不足,更能使学生深刻掌握知识,理解历史。
李长敏老师的课,1.根据考纲考情备考上课,高考考向把握准确。2.课堂高屋建瓴,课前用历史联系导入,课后用横纵变化提升,正能培养高三学生应具备的历史思维。3.学案利用充分,学生当天练习。4.建议多让学生说,多让学生背,教师指出易错易误点。
魏星老师:
李长敏老师的课,1、课堂的时间分配比较科学合理,内容正确、准确、重视知识的形成、巩固、深化和应用2、教学编排合理,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3、重难点突破精准,教学资源的开发也比较到位。4、课堂中选取了许多相关习题材料,非常贴切地解决了复习课的相关问题,而且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孙海滨老师的课:1、课堂导入简洁、自然。利用提问直接切入正题,也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感情共鸣,很快进入复习佳境。2、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师采取调查学生情况的方式,给了每个学生足够的复习空间和时间。3、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展示相应的问题材料,半开放的问题能够较好地锻炼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一轮复习建议:(1)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分类整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梳理方法,并提高梳理总结的能力。通过小组交流或个人对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内容用图表、文字或其他的方式表示出来,形成网络状的知识系统。(2)通过查漏补缺,使知识更系统化。(3)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
郝成奎老师:
孙海滨老师的课,孙老师对知识的讲解和分析到位,总结的针对性强,学生讨论积极投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收获多;而且学生当堂生成好,我们老师们的好榜样!
李长敏老师的课,课堂容量大,但是线索清晰,老师的学法指导得当,注重对知识的归纳提升,特别是对知识的横向纵向串联,使学生收获特别大!
建议:抓落实;多背诵;多练习!
张杰老师:
李长敏老师的课,教师本身有扎实的基本功,语音清晰,教态自然大方,具有较强的教材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语严谨,引导总结也很到位。
孙海滨老师的课,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复习认真积极,思考问题也比较深刻。从实际学情出发,利用很多针对性的问题将各个材料承接起来,问题贯穿材料始终,层层突破,非常自然地解决了许多相关问题,合理地运用了教材资源。
建议:精讲、多练、多总结!
张立山老师:
李长敏老师的课,课堂内容 准确、重视知识的形成、巩固、深化和应用;重难点突破、选取了许多相关习题材料,解决了问题强化了学科核心素养。
孙海滨老师的课,用提问切入正题,引起学生兴趣和感情共呜。教师展示相应的问题材料,较好地培训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素养。
建议:1、学生多背诵;2、多练题。
【课堂建设】
一轮复习课模式
总体要求:复习课要体现基础性、系统性、能力性、主体性。
一、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1.学案内容主要有课标要求、考情分析、学法指导、合作探究问题、高考真题演练、定时练等。
2.学案一般提前1-2天发给学生,交代自学任务,让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进行复习。
3.上课前一天收全学案进行批改,通过批阅既可以检查、督促学生课前复习又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概况,增强课上复习的针对性。
二、复习过程(一节课为示例)
1、课前背诵5分钟复习的上一节课复习的基础知识。
2、教师让学生默写知识点(一般5分钟,个别学生上台板眼)
3、学生复述本节课要复习的基础知识(提问2—3名同学,大于4分钟)
4、教师根据学生复述和学案发现的问题进行点拨讲解学生易错易混和不理解的问题(10分钟)
5、教师讲解后再让学生背诵或整理基础知识4分钟。
6、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重难点(大约7分钟),然后讲解高考真题演练。(3分钟)
7、学生背诵知识,自构本节课知识体系(大约8分钟)
三、课后整理反思,总结升华
1.要求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方法进行再梳理,完善学案,做完定时练,记录典型题目。
2.强化知识记忆,沟通知识联系,反思所学,升华认识。
|